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清朝入关到清帝逊位,满族的民族性呈现出一个显著的演变过程。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满族从一个帝国时代的政治民族迅速演变成民国之后的文化族群,而这种演变不仅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的一个缩影,也塑造出当代中国社会满族成员独特的族群认同特点。文章系统地回溯了满族在东北地区的兴起、入关后处理满汉关系的政治谋略,结合民族理论和民族话语解读满族在认同意识方面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2.
清王朝为巩固统治,培养民族人才,从顺治年间开始建立了八旗官学。八旗官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完整的教育制度,其在学生的选拔、录取之后的课程设置、学业考核、日常在校管理等方面都作出了细致而全面的规定。同时,八旗官学生的教育制度也给当前的民族教育一些有益的启示:如促进教育公平,在录取过程中可以采取区域推选与统一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完善课程设置,注重全面性和针对性的统一,利用文化认同巩固民族团结;明确民族教育的指向,保持民族特色,服务于民族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3.
4.
八旗蒙古兵是绥远驻防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呼和浩特民族关系史中极具特色。本文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 ,对绥远城八旗蒙古的由来、驻防、变迁、官制、人口、俸饷、分布、名姓、教育、风俗及归宿等 1 1个题目进行初探 ,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八旗与绿营,作为清朝的经制部队,因民族属性不同,在补用范围和选任方式上各异.但从清初开始,就有旗员充任绿营武官的现象,非常值得关注.本文按高级、中级与低级官员三个层级,分别论述其不同的补放方式,探讨清朝皇帝与各级行政机构在选任权上的划分.同时量化统计旗员补用绿营各级武官的比例,探究旗员补放绿营武官的成因,揭示统治者对绿营的统治方式,以及时代的兴衰对武官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红楼梦》中披露出来的腐朽“八旗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一部反映清代满族贵族之家生活的小说。清代旗人社会腐朽的“八旗遗风”,在贾府俯拾即是。这些描写使小说充满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8.
八旗是清朝入主中原并维系其统治的军事支柱,但在抗击外来侵略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八旗军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清末新政时期,为了重振八旗,清政府对八旗军制进行了改革,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有其进步意义,反映了时代对八旗的冲击。但是,八旗军制改革并没有彻底完成近代化的目标。八旗的发展趋向仍是沿着旧体制在继续衰败。  相似文献   
9.
伊犁驻防八旗是清代伊犁乃至新疆最重要的防务力量 ,由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满营及新满营组成。本文概述了八旗的组建、内部结构、八旗的各项制度、八旗的衰落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八旗制度对满族的文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旗制度对满族的形成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的整合,对女真向满族的转化以及满族形成后逐渐巩固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相当巨大.使原本处于无序状态的女真文化改变了原来的面目,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区别于女真文化的满族文化,从而使满族成为具有统一文化的民族,八旗制度不仅促使这个民族完成了女真向满族的过渡,也使这个民族完成了由自在向自觉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