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4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飞山公信仰于唐末宋初肇迹于湖南靖州飞山。飞山公从杨氏祖先到地方神明,再到侗、苗、瑶、水等多族群共同信奉的区域性神明,是湘黔桂界邻区域地方官员与士绅精英群体及杨氏宗族、地方民众与国家长期互动的结果。地方官员与士绅精英群体借助战乱等灾难性事件创生飞山公"灵应"神迹,配合国家敕封,将飞山公塑造成忠于朝廷、保境安民的神明形象,不断助推其信仰的"标准化"、"正统化"。而杨氏宗族与地方民众扮演了将"祖先"与"神明"区域化、多样化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是电视各种新闻性内容和新闻报道形式的总称,是一般电视台节目的骨干和主体。随着电视媒介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的突出作用和不可替代性,电视这种看得见的媒介因素,相当程度体现了人际传播的优势。在如今,电视新闻越发成为政府和百姓最为关注的焦点,是社会各阶层及时准确地了解最新国内外大事和社会各方面发生的事件的最便捷途径。然而,在电视新闻主流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植根已久的问题。怎样做好电视新闻,不仅是社会各阶层的目光聚焦点,更是现代电视新闻媒体人所面临的困难和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3.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凭籍自身信用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十六大以来,党在施政理念上强调"以人为本",在执政行为上关注"民生";在绩效上彰显公平正义,施政方略渗透着人文关怀因素,政府公信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但由于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党风廉政与制度化建设相对滞后,政府公信力也受到了冲击。在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中,"改革"成为新的常态,防腐败斗争与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政府公信力的重振业已开启。  相似文献   
4.
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近年发生的药家鑫案、许霆案、邓玉娇案等"舆情公案"中,公共舆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身份识别"与"道德叙事"倾向,并对司法过程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立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深化司法改革的时代要求,推进良法善治、司法公正和公共舆论的理性回归,探索公共舆论与司法过程的良性互动机制,从而重塑司法公信力和建立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5.
冯玲玲 《东岳论丛》2012,(11):167-171
经济统计的公信度正面临着来自社会公众评价的巨大考验,从多个角度分析经济统计公信度显然是必要的.国内外对经济统计公信度的相关研究大致依托于两条主要线索展开.经济统计公信度有其特定的的逻辑内涵、构成因子及动态生成过程.这是研究我国经济统计公信质疑的根源及选择提升经济统计公信度路径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2010,(1):58-58
日前,江西省民政厅厅长、江西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徐毅在听取慈善工作汇报后,就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慈善工作,提出了“以民为本,创新为先、团结为重、公信为大”的十六字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艺术品市场中法规缺失、监管缺位、公信缺乏等问题.从现有实体法角度探求其产生及存在的原因,为建立起一套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市场法律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宇 《决策探索》2007,(16):103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鹤壁市山城区民一庭充分认识到调解工作在民事审判工作中的重要性,走出了一条"调解多,上诉少、申诉少,社会公信高"的审判之路.该庭庭长梁现学殚精竭虑,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从体制上大胆改革,设立了调解组、判决组,配备专职调解人员,建立调解前置制度,从制度和程序上保证了调解人员有效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善意取得制度本身的缺陷无法充分保护第三人的利益,其保护第三人利益的功能不如公示公信原则周密。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与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均坚持物权变动须经公示,且物权公示具有公信力,而这在保护第三人利益方面具有一致性,但是两者之间无法相互代替。他们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物权行为理论的区分原则和抽象原则为物权变动的公示以及公示的公信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应以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为基础,以公示公信只得为原则,以善意取得制度为补充构建我国物权法的第三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0.
运行良好的司法制度,一定是对法官充分信任的制度。司法公信力的提高,司法权威的树立,应当以对法官的充分信任为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