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疗消费的经济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消费是一个倍受大众关注的特殊的社会行为 ,关于如何正确认识与看待这一问题 ,理论界尚未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为此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医疗消费这个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 ,并浅析公费医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合理性 ,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3.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时期、医疗保险改革探索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时期.在时代变迁中所推行的三种制度体现了城镇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改革、探索、发展的历程.回顾这一历程,认清现存的问题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陈锡忠 《社区》2012,(11):39-40
生活在170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3亿俄罗斯人,生活究竟过得怎么样? 引以为豪的社会福利 毕业于莫斯科大学中文系的地陪丽娜介绍。俄罗斯人的社会福利有几方面引以为豪。一是实行全民公费医疗。包括农民、无业者。只要是国家公民,手术免费、住院免费、治疗免费,但药费要自付;二是实行11年义务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创立于五十年代初期,有两大组成部分:一是公费医疗制度。主要对象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革命伤残军人和大学生,经费来自各级财政拨款,可归属“政府保险”类型;二是劳保医疗制度。主要对象为国有企业职工,部分集体企业参照执行,职工供养的家属享受“半公费”待遇,经费由企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福利费中列支,属“企业保险”类型。1994年以后,企业逐步实行职工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简称“大病统筹”)类型。  相似文献   
6.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保险是国民成员因疾病而得到医疗费补助的一种制度,我国以及天津市几十年的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一、制度发展历史回顾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始于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建国初期的1951年,劳保医疗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开始建立,当时对稳固政权,保障企业职工、国家公务人员及家属的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几年之后,在党的八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城镇职工医疗制度有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它们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方面所作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然而这些制度毕竟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各种弊端已经暴露:1.现行的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窄。享受者占中国人口的比例不到25%。从世界范围来看,低收入国家普  相似文献   
8.
高校大学生公费医疗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学生公费医疗现状的分析,找出了大学生公费医疗存在的弊端:计划经济的垄断性、公费医疗覆盖的有限性和高校医院医疗水平的局限性.提出了大学生公费医疗体制改革的思路:1、尽快建立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加强政府的投入力度;2、推行分层次的公费医疗报销办法;3、建立学生团体平安保险与公费医疗改革的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9.
当前,职工公费医疗改革问题已成为一个公众最关心的经济─—社会话题。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只靠单位、部门自行整改难度大。医改工作必须由政府统一制定政策和措施,从国情和各地区的实际状况出发,注重实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导刊》2009,(29):16-18
1949—1978年 1950年8月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确定“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中国内地逐步建立起由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合作医疗组成的福利性医疗保障制度并实施到1978年,但卫生资源分配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