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国良 《南都学坛》2006,26(5):72-74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密切相关。“兴”的寓意是“托事于物”,这与上古先民师法自然的思想信仰显然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2.
"气韵"范畴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神韵"、"意境"、"形神"、"兴象"等的比较,呈现出在哲学和文化上的同质性特点;与国外美学中"生气灌注"以及印度"韵论"的比较,虽呈现出不同文化间思维方式的差异,但也显示出追寻终极本体的相同倾向。  相似文献   
3.
受中国上古宗教特殊性的影响,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具有不同于西方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倾向,由此形成全性合生、流观合化、节文合序和明德合圣四种美的形态,亦可称为身象、物象、事象和性象。与此四象相对应,中国古代艺术逐渐发展出形神、意境、文质和兴象四大范畴,以统领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个范畴体系。形神与意境为虚象,具有超脱空灵的审美品味;文质和兴象为实象,包含较多的社会功利内容。由四象生成的四大艺术范畴是一个整体,它们相互关联和渗透,研究者可有所偏重但不能偏废;偏废不仅弃置其所欲舍,同时也将断送其所欲取。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的植物兴象和植物意象较为常见,这些比兴不仅有一些超越伦理的艺术因素,而且与民俗风情及古人对某种植物的特殊理解有关,因此,正如历代大多数文论家所说,这些植物比兴与诗的内容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除此之外,《诗经》中不少植物比兴与水意象常常同时出现。从微观的角度看,植物比兴尤其是植物兴象与诗的内容关系正是通过它们与水意象不同程度地互相结合、互相影响而充分实现的,从而促进了诗中思想情感的表达,《诗经》中植物比兴与水意象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5.
论《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象与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诗歌的本体。早在明代,胡应麟就已经意识到了《古诗十九首》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其丰富的、微妙的、甚至是重复出现的意象。本文从意象的角度出发,探求《古诗十九首》生命主题的深刻历史内涵以及其艺术魅力的源泉。生命永恒、生命短暂、生命死亡这一组生命意象中融入了游子们对生命悲剧的感伤与无奈。无法求得生命长久的游子们转向对现实生活的追求,从而表现出了对生命的爱恋、追求与肯定,形成了对生命各个角度的思考。生命意象群与人生短暂的主题浑然一体,使《古诗十九首》达到了“兴象玲珑,意致深婉……泣鬼神,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赵燕 《兰州学刊》2006,(4):53-55,52
胡应麟誉《古诗十九首》“兴象玲珑”,将之置于凌绝千古的崇高地位。这一体认与其融合“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的诗论主张密切相关。因此分析胡应麟对《十九首》的艺术批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诗论体系中,神韵与格调的理论内涵及其形成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7.
8.
《诗·郑风》作者选取郑国都邑东门来经营"东门"兴象,使这一处所名词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由此形成了具有郑地域性文化特质的诗歌兴象。东迁后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条件共同形成的发达商业文化则为"东门"兴象形成的经济基础。故《诗·郑风》作者所经营的"东门"兴象表征了郑国上层贵族生殖崇拜文化意识,其文化内涵则具有商业文化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划分四元艺术至境 ,比较各艺术至境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儒与吏能之争在有效促成开元盛世的清明政治文化的同时,也完善了文儒诗学的理论思考。有唐文学在开元、天宝之时,达其极盛,诗家辈出,佳作如林。大体言之,盛唐诗歌的艺术风格,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浪漫高华为主体风格,后期则转入沉郁顿挫。然风格虽有转变,但成就前后两期风格乃至成就盛唐诗歌风格的仍为“气”与“情”:“气”盛而“情”真。盛唐文学的文化精神亦因之而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