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立 《阴山学刊》2002,15(2):42-46
侠文化排斥男女情爱有种种不同方式 ,通俗文学中较为突出的为“冯燕母题”模式。唐、宋、明三代这类故事具有共同的母题结构 ,其深刻意蕴是私情与侠义的冲突 ,强调侠义价值。冯燕母题还为兴盛一时的明代公案文学所垂青 ,并在清代的民俗故事中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2.
这两人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冯燕是中国民间故事里的游侠,臣吉斯曾当过古希腊38年的国王。笔者之所以把这二人列在一起,是因为在他们二人身上各自发生了一起极其相似的故事,而故事里女主人公的命运却有霄壤之别。冯燕在民间一直有不错的名声。例如,曾有民歌这样说他:“此君精爽知犹在,常与人间留炯戒。”又如:“万古三河风义在,青简上,众知名。”但是,在我看来,这人根本就是一个地痞流氓、无耻恶棍,与侠义根本不沾边。有一次,他听说市场上有人为钱争吵,他人模狗样地跑去主持“正义”了,并当场把他认为不对的人给宰了。他那里还有一点“法制”,…  相似文献   
3.
冯燕是唐传奇《冯燕传》中的侠客,通人之妻而又杀之并自首官府。其侠义为士大夫所激赏歌颂。但历来研究其传播接受者较少。至宋代,冯燕故事犹如一种文化精神的母题融入宋人文化的模式中被重新叙述和想象。张齐贤和上官融以笔记记录和虚构想象的话语间接传释了冯燕故事。曾布以词直接歌咏了冯燕的侠义精神。冯燕故事在宋代不仅被继续歌颂,而且还被赋予了"忠君"报国的新义。冯燕的游侠气质被转化为维护儒家道德的理想楷模。  相似文献   
4.
冯燕是唐传奇中的豪侠,其侠举为士大夫所褒奖。他们虽极力将冯燕式的侠义和儒家之"义"联系,但冯燕以后的人生并无圆满的交代,留下了一个历史的悬念。宋人张齐贤所写的《向中令徙义》,为"冯燕"式的豪侠提供了一个新的人生模式,即走向"忠君"报国之路,获得士大夫的身份殊荣。"向中令模式"的意义是将冯燕们完全士大夫化,成为(扌晋)绅的楷模。这种转换是由宋代文人政治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从冯燕到向中令象征了民间侠义的儒家化改造的完成。这种"忠义"对民间,特别是士大夫群体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5.
唐人小说《冯燕传》是一个纯粹虚构的故事,着力描述作者所谓的道义在两次冲突、两次抉择中的最后胜出.作为特定的历史信息载体,小说突出反映了三方面思想价值:一是宣扬一套脱离封建正统的价值评判标准,作为乱世之音显露出唐王朝趋向衰亡的征兆;二是反映出中唐政治统治的无力和腐败,深刻揭示了没落社会强权为法的现实;三是为地位卑微的小人物立传,开辟了后世中国小说人物平民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6.
林维兵 《老年人》2014,(1):26-28
他放下企业高管不做,却当起了“都市菜农”。他说,他要打造“屋顶上的中国”,让每个人都吃上放心菜,都呼吸没有污染的空气。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梦想能实现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