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正史中十三篇《刑法志》的研究,揭示出其中隐含的儒家价值情节,具体而言表现于四方面:一是十三篇《刑法志》中大量引用儒家经典和儒家学者的言论;二是儒家“德主刑辅”的德刑观贯穿于十三篇《刑法志》的始终;三是十三篇《刑法志》依循于儒家亲亲尊尊的伦理原则;四是十三篇《刑法志》均秉持儒家价值理想以批判现实和历史。  相似文献   
2.
从《汉书·刑法志》看西汉的德治与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健瑛 《求是学刊》2003,30(2):68-71
<汉书*刑法志>内容主要是关于法的起源、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及其变革的概况,尤其是关于前汉以来各个帝王刑罚改革的情况,其理论基调对后世史书"刑法志"各篇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汉书*刑法志>不但是我们研究汉代司法制度和司法实践的重要史料,其中所体现的浓厚的儒家思想也是研究汉代道德与法律关系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历朝历代的《刑法志》都是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史料,也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的重要篇章。《刑法志》对各个朝代立法、司法、法制建设及法律思想的记载和阐释,不啻为各封建王朝关于法的理论和历史的官方史料,其观点获得封建统治集团的认可、采用,并作为他们施政和实行法制的指导。可是学界对《刑法志》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宋史·刑法志》。根据《宋史·刑法志》的记载,宋代强化了中央集权的立法思想,记述了宋代刑事立法的主要内容,反映出了宋代独具特色的刑事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因具有权威性 ,受到广大文史工作者的喜爱。然而《明史·刑法志》在涉及明律关于诬告反坐的处理办法时 ,有一段文字竟有十多处标点存在着问题。其原因是整理者没有将所举的每一个例子看成是反映“已决”、“未决”两种情况 ,且这些规定根据的是“反坐剩罪”的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律近代化离不开法律名词的近代化,中国近代法律新名词主要是源于西方,取自日本。先进的中国人在取法日本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和论文,其中以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成文最早,影响最大。在其《刑法志》里有大量近代西方法律新名词,近代中国人通过学习《刑法志》,迅速地掌握了近代法学术语,这样就大大加快了中国传统法学的近代化。《刑法志》实为中国法律近代化的一块巨石。  相似文献   
6.
十三篇《刑法志》的儒家情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正史中十三篇《刑法志》的研究,揭示出其中隐含的儒家价值情节,具体而言表现于四方面:一是十三篇《刑法志》中大量引用儒家经典和儒家学者的言论;二是儒家“德主刑辅”的德刑观贯穿于十三篇《刑法志》的始终;三是十三篇《刑法志》依循于儒家亲亲尊尊的伦理原则;四是十三篇《刑法志》均秉持儒家价值理想以批判现实和历史。  相似文献   
7.
<刑法志>是<汉书>十志中的名篇,以往的研究尚未对其思想价值和编撰特色做充分的揭示.本文从"真实、深刻地再现历史"、"匠心的运用和巨大的震撼力"、"比较司马迁、班固的不同风格,为<汉书>做准确的历史定位"三个方面,论证其重要的价值;并说明,从历史编纂学的角度做深入的探讨,将为史学史学科开拓新的学术视域,对于推进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情"字是破解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重要遗传密码. <正书·刑法志>中多处出现"情"字. "情"在<晋书·刑法志>中有多重含义,如感情、人情、案情、私情、情欲等.本文通过对<正书·刑法志>中"情"字的考证,揭示"情"字同中国传统法文化之间的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9.
历朝历代的《刑法志》都是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史料,也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的重要篇章。《刑法志》对各个朝代立法、司法、法制建设及法律思想的记载和阐释,不啻为各封建王朝关于法的理论和历史的官方史料,其观点获得封建统治集团的认可、采用,并作为他们施政和实行法制的指导。可是学界对《刑法志》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宋史·刑法志》。根据《宋史·刑法志》的记载,宋代强化了中央集权的立法思想,记述了宋代刑事立法的主要内容,反映出了宋代独具特色的刑事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本论首先概述正统史观,再以《汉书·刑法志》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班固对汉及以前之兵刑制度史的撰述,从国家政权与法同源于天、王朝嬗递与兵刑继受、国家治乱与礼刑秩序三个层面解构蕴含于《刑法志》中的正统史观与法律观念,并以宽恕历史为基点再评正统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