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刘恒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中坚分子,其创作的多部中、长篇小说以及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作在当代文坛上曾激起巨大反响,并引起理论界的足够关注。本文拟从人性主题、创作方法、电影化想象、人物形象等方面对自九十年代以来刘恒小说研究的情况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2.
魏紫姚黄——微型作家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为微型作家论 ,是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界有代表性的几位作家的点评 ,以揭示他们在 90年代文学格局中的地位 ,以及属于他们自己的风格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良渚文化是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研究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探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近年来,随着良渚文化考古新资料的发现、整理与刊布,对良渚文化的认识在逐步提升,这也促使学术界奉献出新的成果。刘恒武博士于2008年12月推出的力作——《良渚文化综合研究》,是一部专门探讨良渚文化的综合性研究专著,代表了目前国内外这一领域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比起现在的重组家庭,古代继室讲究更多,有权力没地位,艰难地生存在元配与小妾的夹缝之中……在古代,没有女人乐意当继室,给多少钱也没用,因为继室跟元配的地位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继室"这个词最初是出现在春秋时期。诸侯的大老婆死了,一堆小  相似文献   
5.
刘恒凭借中篇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成为第三代京味文学的代表人物。小说通过苦难叙事显现了以张大民为代表的底层百姓身上所具有的民间韧性。这种在世俗中努力生存的智慧,正是传统京味生活艺术的体现。不过,在张大民对待生活的态度中,有一种值得警惕的东西:乐观、知足、韧性的前提,是对有缺陷的现实生活和物质限制的忍受与屈服,甚至也包含了对社会不公平的妥协。  相似文献   
6.
徐振余 《决策》2012,(Z1):82-83
我们在惊叹汉文帝刘恒高超的政治手腕和社稷之术时,却鲜有人知道这个创造辉煌的人物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通过"投票"选举出来的皇帝。公元前180年,刘恒登上大汉王朝皇帝的宝座,他就是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汉文帝。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战乱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他和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得到显著发展,诞生了自秦朝大一统后第一个彪炳史册的封建盛  相似文献   
7.
徐忠友 《老年人》2013,(5):16-17
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作协主席刘恒,其作品《狗日的粮食》、《天知地知》、《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曾分别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和老舍文学奖。其实,他还是一位很有名气的编剧,由他改编并拍成的电影《秋菊打官司》、《集结号》、《金陵十三钗》,以及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刘恒的《农民系列》小说 ,反映的是中国农民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翻耕细作的情景 ,作者用下地狱般的激情去描摹农民人生的惨烈与残酷、恐惧和幻灭 ,[1] (p114 ) 揭示并弥漫了生命的悲剧、人生的悲哀 ,讴歌了农民在困境的逼视中表现出的忍耐、克制和反抗 ,对生命的呐喊、对生活的渴望 ,从而诱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农民的人生作出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宋超 《晋阳学刊》2006,(6):75-80
在西汉初期及中期发生的激烈政局变动中,代王刘恒与昌邑王刘贺,均以诸侯王身份入承大统,由于缺乏皇位法定继承人的权威性,不得不在相当程度上依靠王国旧臣以维系统治。由于文帝较为妥善地处理了代臣与汉大臣之间的关系,迅速稳定了其统治,亦为开启“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反观昌邑王刘贺,既不能审时度势,又缺乏处理复杂政治局势之能力,虽然力图效法文帝故事,不仅没有收到任何效果,反而促使权臣霍光迅速采取行动,加速了被废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窦姬作为吕太后赏赐代王刘恒五名宫女之一,来到代地后立即受到刘恒的“专宠”,其中固然有窦姬俊美、伶俐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因为窦姬曾是侍奉吕太后之人。出宫人以赐诸侯王是建汉以来的第一次,也是吕后的首创,其政治意义非同一般。事实上,吕太后出宫人以赐诸侯王与她嫁吕氏诸女为诸侯王后的目的是一样,那就是通过这些宫女来笼络并进而监控诸侯王的思想行踪。洞悉时局的刘恒“独幸窦姬”是一种巧妙的自我保护,是向远在长安的吕太后传递自己的忠诚和顺从,从而避免重蹈刘恢、刘友甚至刘如意之覆辙,为日后登临大宝、开启“文景之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