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嵇康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在中国音乐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声无哀乐论>反映了音乐本质、审芙感受和社会功能现,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历史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2.
以近三十年为考察时段,关于中国文学理论"转型"的提法颇多.就研究观念来看,"内转外突"模式存在着深层的弊端,而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相结合的角度不失为一种较为客观全面的考察策略.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美学的历史的观点是最为行之有效的.以此为视角,不难发现,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逐渐破除了原有的"社会-政治"型式,向着新的"审美-历史"型式迈进.表现为审芙因素、形式因素的内部研究比重逐渐提升,涉及诸种社会历史因素的外部研究也转换着其展现方式,内部与外部、审美因素与社会历史因素相互影响,此消彼长,不断谋求彼此之间的和谐比重,以促成"审美-历史"型式的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3.
《泡芙小姐》这部网络动画剧从2010年上映已经有五年之久,在网络上掀起一股热潮后,喧嚣退散的同时面临着点击率下滑、新关注度不高、剧本创意不新、市场盈利格局模糊等问题,本文将通过探究困扰其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4.
夏剑钦先生在《谭嗣同致刘淞芙书札编年辨证》一文中,根据史实和相关文献对拙著《谭嗣同与晚清社会》第五章中谭嗣同致刘善涵十四通信函中的十一通的编年,进行了辨析订正,笔者除了认同一通信函的编年为误判,一通信函编年应更精确外,对夏先生认为编年不妥的其余信函,一一作了辨证,以夯实谭嗣同研究的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5.
《上海科学生活》2003,(6):93-94
垃圾如果处理得合理,它就是一笔财富;相反,如果处理得不当,就会遗害无穷。历史上有许多事例可以作证——  相似文献   
6.
王夏刚著《谭嗣同与晚清社会》之第五章有《谭嗣同书札编年》,本文据史实和相关文献对其中致刘淞芙书札十四通中之十一通的编年进行辨析订正,以拓展和深入对谭嗣同的文献研究。  相似文献   
7.
<会饮>是柏拉图最重要的对话之一.对话探讨了什么是爱欲(Eros,eros),爱欲与美的关系,与智慧的关系,以及什么才算得上是一种真正的哲学生活.对话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像苏格拉底这样的爱智慧者、爱美者才是哲学生活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论城市风景林的营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居民生态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风景林已成为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新方向.为了提升城市生态品味,城市风景林的营造应遵循生物多样性、美学等原则,充分利用乔、灌、草等植物配置,着重突出风景林的林相、季相变化.  相似文献   
9.
《湖心岛茵尼斯芙里》由爱尔兰诗人叶芝所作,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者以其简洁的语言与轻快的行文风格为大家展现了一幅世外桃源的归隐愿景。其中归隐意象的运用为其归隐思想的传达提供了形象具体的表现形式,由此体现了叶芝创作和艺术思想中的东方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福生 《学术研究》2008,1(4):31-34
回顾上个世纪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对处于其逻辑起点的实践概念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分析是继续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走向深入的必要工作之一.实际上,马克思是从实践与人性之间的内在关系出发来思考实践问题的,即把实践看作人以意识为中介在社会中实现其自然本性的对象化活动.由此出发,马克思讨论了实践得以进行的内在机制即"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和实践的辩证性质即人通过实践而实现自我的辩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