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西方思潮与中国传统治国思潮发生剧烈碰撞。在当时 ,大多数的晚清士人在思想上具有变与不变的交替、开明与保守的混合、守旧与“卫道”的错位和思想与时代的落差四个特点。本文以刘锡鸿为例 ,对其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王雅娟 《社科纵横》2013,(10):135-137
刘锡鸿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正式派出的早期驻外使节,他走出了国门来到了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亲身经历和感受了两种不同的制度和文明,但在经历了文化的冲击和碰撞后,刘锡鸿仍然会回到自己思想的原点,保守仍然是其思想的主要基调,本文则以科技思想为切入点,企图以此来洞见刘锡鸿保守思想的一个层面,即使亲身置于西方文明,对科技方面的认识仍难逃"奇技淫巧"窠臼。  相似文献   
3.
刘锡鸿出使英国缘由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锡鸿是晚清政府派出的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副使,也是洋务运动时期著名的保守主义者。关于刘锡鸿出使英国的缘由,历来学者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刘锡鸿出使英国并非是受李鸿藻指派去钳制郭嵩焘,而是因为郭嵩焘本人和总署大臣毛昶熙等人的推荐。  相似文献   
4.
传统学术史一般认为刘锡鸿是近代中国有代表性的反洋务论者,其以反修建铁路为代表的保守思想具有典型性.然而,就是这个著名的"保守主义者",在他出使英国和德国期间,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尽管他回国后,思想又趋保守,但其在<英轺日记>、<刘光禄遗稿>中的思想变化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6.
论刘锡鸿反对修建铁路的思想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有过关于铁路建设的一场大论争,刘锡鸿作为反对派的代表,其主张颇具特色。他将反对修建铁路的理由,概括为八不可行、八无利和九有害,阐述得最为全面,影响也最大。透过刘锡鸿的铁路思想,我们可窥见晚清守旧思想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7.
王雅娟 《社科纵横》2013,(11):121-123
刘锡鸿本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小人物,但却由于特殊的境遇走到了历史的前台。就其本身的思想而言是典型的封建士大夫,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也笃信传统文化,然而就是这样的士人却扮演了一个近代化的角色——驻外公使。面对不同的文明,刘锡鸿在政治上进行了反思,但结果仍难逃出他固有思想的藩篱。  相似文献   
8.
刘锡鸿是清政府派出的第一任驻德公使 ,也是洋务运动时期著名的保守主义者 ,主张从内部整顿吏治 ,以挽救清王朝。他认为整饬吏治须 :成定制 ,赏罚严明 ;维护社会公德 ,整顿土习 ,维护官吏的荣誉感 ;裁减各级政府冗员 ,废除捐输 ;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要做到“以礼驭吏 ,以德率吏”。  相似文献   
9.
从《英轺私记》看刘锡鸿对外思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锡鸿是中国近代鲜为人知的小人物,但作为清政府派出的首任驻英副使及首任驻德公使,却有许多“特 殊”之处,正是这种特殊使其具有研究的价值。他在出国前思想封建保守。略显顽气,是儒家封建文化的捍 卫者;而在走出国门后。置身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时。其思想发生了变化。从《美轺私记》入手,从诸方 面分析考察这种变化,从而反映出历史具有时代性的特征。既而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物与历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西方思潮与中国传统治国思潮发生剧烈碰撞。在当时清政府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除少数先进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外,包括清朝首任驻德公使刘锡鸿在内的大多数晚清士大夫仍未能对西方有正确的认识。本文从对西方人性的认识、对西方侵略性质的认识和对西方国家政体的认识三个方面对刘锡鸿出使欧洲前的西方理念进行考察,并进一步分析其外交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