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42篇
社会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中国的女性主义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在很多方面消解男权,甚至有超过男性的趋势。在文学上,女性主义文本很多,作家的女性主义意识也十分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几个文本并借鉴原型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女性反叛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受家庭变故 ,家庭成员以及自身感情经历和社会环境等的影响 ,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人格特质———超越时代的叛逆精神、锲而不舍的意志力和独具慧眼的审美情趣 ,并以伟大的人格特质通过作品的渲染构建社会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3.
从外在的社会发展和内在的心理适应两方面分析李贺诗风的产生,指出李贺诗作瑕疵的产生是理想破灭后形成的叛逆性格决定的,为了避讳,诗人以飞白、含混 、偷梁换柱、分散、谐声等苦心孤诣的方式,包涵 了依稀可辨的反叛意识。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末的西方尼采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鲁迅,历史为他们找到了一个最好的结合点。尼采思想与鲁迅的文学性格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亲爱的蜜:如果说弓箭是武器中最具反叛精神的,那么素叉烧领衔的素料荤做的斋菜,就是料理界中大逆不道的代表了。与发挥食材原有的味道的精神背道而驰,这些斋菜所追求的是如何更好地模仿另一种食材的味道。据说人类科技其实已经高明到了可以用屎为原料做出牛排,也证明了皮鞋其实是可以拿来做酸奶的。倘若苏格拉底老人家活在今日,除了研究"我从哪里来?我是谁?要到哪里去?"以外,还要探讨第四个哲学的终极问题一一是吃屎味的巧克力,还是吃巧克力味  相似文献   
6.
刘莉莉 《东西南北》2014,(17):52-53
她从来就不是个循规蹈矩的姑娘。她离经叛道,辍学、离家出走、捡垃圾,还当过小偷……她就是美国在线女装品牌“坏女孩”的创始人索菲亚·阿莫鲁索,或许正是这种敢想敢干的“反叛精神”,促成了她最初的创业。没学历、没经验、没资本,也没关系,阿莫鲁索只用了8年的时间,就从eBay上一家不起眼的二手服装网店店主,变身为身家过亿的年轻女富豪。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莎士比亚喜剧中出现了许多聪明智慧的女性形象,她们敢于为争取自由、人权及社会尊重而斗争,具有反叛性.但由于历史及社会的局限性,莎翁在喜剧结尾处将女性塑造成了与社会传统习俗更为相符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60年代出生女作家与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新新人类"女作家,以她们对私语空间中女性隐秘经验的描写取得了写作姿态上的形似,但却遮掩不住内在的差异。在共同的对性及父亲形象的描写中,"新新人类"写作都缺乏前代女作家深层的对男权文化的精神抗拒与反叛,从而使女性写作发生了断裂甚至倒退,陈染、林白式的女性写作意义也借话语革命得以突显。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的姿态是反叛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呈现出一种狂欢、非理性和不确定的景象.就其实验性、激进性、解构性而言,是对西方现代性的一种"反叛",但实质上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巅峰状态,它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后现代艺术作品在注重技巧的精深细腻方面,与传统也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0.
2014年以来,台湾地区发生的"太阳花学运"与"反课纲运动"等青年社会运动对台湾政治格局、社会秩序与民主思想带来强烈的冲击与影响,运动中的"青年反叛"现象反映了相当部分的台湾青年在当前两岸关系与社会发展态势下的思想价值倾向与行动主张,一方面从群体特质与现实困境来探究"青年反叛"的主客观基础因素,另一方面从青年社会运动发展演化的六个阶段,即导火索事件、网络舆论"发酵"及网络从众蔓延、集体动员规模壮大、行动升级并达到高潮、多次博弈谈判及运动转折点产生、运动退潮及行动终止来分析台湾青年社会运动所折射出的社会心理与集体行动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