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怎样得知某事何时开始,又如何知道一种新现象何时成为大趋势呢?人们没有关于妇女运动“第二次浪潮”的“大爆炸”理论。人们普遍认为,20世纪60午代当活跃在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中的炙性对其身边激进的男性进行长期仔细的审视,并就她们自身的价值发问时,女权运动便开始了。“我们做任何他们也在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从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一直到战败期间,整个日本文坛军国主义化,本来应该代表一个民族良知的文学家丧失了良知,大量炮制侵华文学和“战争文学”,沦为协同法西斯的军事侵略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刽子手。鹿地亘是一个特殊的例外。他没有和法西斯同流合污,而是毅然站到了中国人民一边,创作了大量的反战文学,向日本法西斯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相似文献   
3.
4.
卢英宏 《云梦学刊》2009,30(4):109-114
唐代是反战文学的自觉时代,反战文学繁荣发达。杜甫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写了不少反战的诗歌。《兵车行》、《洗兵马》、“三吏三别”就是其反战诗代表作。正是有了他对苍生黎民的同情,有了对社稷江山的忧患和对穷兵黩武的批判.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圣地位。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7,(12):35-42
纵观美国反战电影的百年历史,它先后经历了由外而内、由暴露而反思、由民族而人类、由现实而哲理的发展历程。美国所经历的世界性大战,有光荣,也有错误,这为美国反战电影的兴起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内容;而其国家精神与民间反战运动,也为美国反战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激情与活力。美国反战电影在历史发展与积淀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美国电影的反思精神与大国意识是相伴而生的。大国心态给美国反战电影带来了一种优越感,也带来了一种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詹姆斯.琼斯的《细红线》中意象与象征手法的运用对突出小说的反战主题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标题《细红线》象征着理智与疯狂、生与死的分界线;贝尔的幻觉意象象征着家人和士兵的相互担忧和思念以及对死亡意识的淡化;威尔士的小调意象则象征着战争的目的——抢夺钱财。  相似文献   
7.
孙莉娜 《学术交流》2003,(9):167-169
作为当代最伟大的战争小说作家之一,海明威的战争作品主要来源于他的战争经历。他的作品以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为背景,不仅反映了众多主人公们对战争的态度从迷茫、悲观厌战到积极参与正义战争的转变过程,同时,也是他思想转变经历的真实写照。作为描写战争的作家,海明威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揭示了战争是人类社会灾难来源的实质。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超时代的艺术魅力,当前的形势下,重温他的作品,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永祎 《金陵瞭望》2009,(12):24-24
陆川独辟蹊径地选取了一个日本兵作为叙述视角。叙述角度的改变意味着审视立场的改变.把民族的立场上升为人类的立场.确实令人耳目一新!这个视角创新也是隐台疑问的.邢就是当时会出现这样的人物吗?其实当今日本兵因在南京和中国犯下滔天罪行自责甚至自杀的事.已屡见不鲜.最为典型的就是《东史郎日记》,他代表着日本人民的反战情绪和忏悔意识.这是这个人物出现的历史土壤,或者说当时就有这样的人物存在.陆川的努力只不过把他们从背景推到镜前.让我们终于认识到了这个叫角川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杜玉芳 《兰州学刊》2004,3(6):314-316
在华日人反战运动是内外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其中,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反动性是反战运动形成的根本原因,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战是反战运动形成的催化剂,中国共产党的敌军工作是反战运动形成的最后保障。  相似文献   
10.
日本著名女诗人和歌人与谢野晶子,(1878—1942年),于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发表了著名诗歌《你不要死去》。这首诗歌反战倾向比较明显,表现了作者的战争观。诗歌表达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主题。吐露了普通平民切实的反战心情,是主题鲜明的反战诗作。与谢野晶子的诗作明白易懂,感情色彩浓厚,易引起人们对战争的痛恨,这与她很高的文学素养有关。这首诗勇敢地向绝对主义的天皇发起挑战,反映了与谢野晶子那无所顾忌的自由与反抗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