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8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22篇
丛书文集   455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937篇
社会学   87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生命本身是一个随机事件,并不具有高尚的意义。进化的结果使人类可通过工作、家庭和人际关系等给予自己的生命以意义感。当我们的生活方式使脑内奖赏系统获得刺激,就会带来生命具有意义的感受,这种感受给人带来更好的生存机会。生存的欲望是一切生物体最具特征的属性,一些精神疾病患者缺乏这种欲望。自杀主要发生于精神疾病患者,它并非是基于自由意志的行为。抗精神病治疗和适当的社会交往可以预防自杀。由于不同个体有着不同的大脑,人们的生活方式就应该去适应各自大脑的特征。只要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对他人造成过多的伤害,政府就应该允许和保护人们自由地按照各自的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南太平洋岛国文学文化逐渐受到国内国外更多关注。目前国内对南太平洋岛国文学整体及各个岛国文学个案研究都不多见,萨摩亚文学研究在整个南太平洋文学研究中相对较多,但是缺少系统性,现有研究仅聚焦于艾伯特·温特等个别作家经典作品的解读。萨摩亚经历了长期的被殖民过程,其西方殖民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矛盾冲突体现在那个时代土著作家作品中,而独立后主体意识的增强和现代化发展必然带来萨摩亚土著文学作品的变化与发展,当代文学作品更多引导读者关注女性独立、家庭暴力和现代化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传承等当代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描写了三位探寻自我的黑人女性形象夏娃、秀拉和奈尔 ,揭示了黑人女性寻找自我的历程 :从认同男性主体意识到反抗男权社会再到超越女性传统命运  相似文献   
5.
主客体管理的权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为人类有意志行为的管理,必须具有权威。主客体管理的权威,来自主客体双方意志的实现,没有限制的权威将可能导致腐化与堕落,使主客体发生矛盾与冲突,进而导致权威的丧失。  相似文献   
6.
文章着重考察了《诗》中“兴”的含义,及在先秦时代的用法、目的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涂梅 《科学咨询》2003,(8):21-22
目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着“四高四低”的处境:即学生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却比较低;家长期望值得高,学生学习欲望却较低;中小学科技文化知识难度较高,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较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素质要求较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不少孩子只知享福,不能吃苦。如大摆生日宴,盲目追名牌……在他们身上出现任性、自私、懒惰等不良习气,容不得批评,经不起委屈,因与师长发生矛盾,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事件也屡见报道,中国教  相似文献   
8.
陀氏认为人的本质是一种非理性的自由意志,而自由又分"恶的自由"和"善的自由"两种,这样自由就成了人性与兽性的矛盾统一体.其笔下所有的人物都不过是对人性钟摆的最初、最低、最高的区间轨迹的勾勒,象征性地表现了人性终极性的本质维度:自由、罪恶、梦想的相互撕裂和相互充实、相互矛盾和相互统一.由此,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成了一个称量一切的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9.
安乐死历来是个敏感的话题,有关安乐死的争论除在哲学、伦理学、医学等领域展开外,法学界对安乐死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不同的观点。近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尤其引人注目,笔者想就此进行分析并进而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试论音乐教育实习生的心理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音乐教育实习中,不少实习生在上实习课时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怯场”等心理素质的缺陷,表现出了由于对专业定位的偏差,导致对教育实习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严重影响着教育实习的效果。学生在实习前,通过“激发动机、培养兴趣、锻炼意志、调控情绪”等项目的心理素质训练,能增强实习生的自信心,为顺利完成教育实习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