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92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87篇
管理学   1308篇
劳动科学   108篇
民族学   146篇
人才学   266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3707篇
理论方法论   626篇
综合类   6994篇
社会学   610篇
统计学   177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328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432篇
  2014年   859篇
  2013年   702篇
  2012年   731篇
  2011年   910篇
  2010年   856篇
  2009年   950篇
  2008年   1213篇
  2007年   847篇
  2006年   731篇
  2005年   688篇
  2004年   564篇
  2003年   545篇
  2002年   493篇
  2001年   463篇
  2000年   366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城市供水企业产权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优化产权结构、规范产权置换体系等方面来探讨供水企业的产权改革。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主客体是双向逆反建构的关系,在主体走向客体的同时,客体也走向主体。主体走向客体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的过程,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去阐释:文学写作首先要求作者有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文学写作活动关注的是客体的审美属性;审美属性使文学写作中的客体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色彩。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人的交往实践目标和方式的根本性调整.从把握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交往实践观的结合点入手,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体现的是主体-客体-主体的关系.在当代,这一理论要求我们致力于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创造出了三重评价机制,即自我评价、对中介客体即生态环境的评价、主体际互相评价.三重评价机制是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应用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的各种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代与下一代的和谐,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为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可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过程、布置体现学生个性和开放性的作业等途径达到目标.  相似文献   
5.
王秀苗 《山西统计》2003,(5):11-11,13
传统的购买力平价指数由于忽略了质量指数的因素,无法满足“不同的核算期面对相同的产品集团”这一指数编制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引入质量指数,修正了购买力平价指数,不仅精确化、科学化了国际经济的对比,同时由于考虑国际经济对比的时空因素,所以可以进行国际经济的连续对比。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科学发展观不仅对我国经济增长、政治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目前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基层团组织工作做了初步探讨,提出改进基层团组织主体管理模式的新主张。  相似文献   
8.
9.
王建芹 《决策》2005,(9):43-45
政府同样是一个利益主体,同样有获得利益的动机。而且,由于掌握公共权力,政府如果不依法行政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利益,其危害性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更大。  相似文献   
10.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贿赂的本质特征是贿赂与职务的关联性.本文通过对我国历代有关贿赂的法律规定和世界各国有关贿赂的法律规定来分析和探讨有关贿赂的理论聚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