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8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451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159篇
人才学   20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059篇
理论方法论   323篇
综合类   3750篇
社会学   449篇
统计学   2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423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496篇
  2010年   527篇
  2009年   516篇
  2008年   680篇
  2007年   477篇
  2006年   385篇
  2005年   358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汉字难是对外汉字教学法急需解决的问题,它不仅受汉字特点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教学编排的影响。"三段四步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汉字教学法,对于对外汉字教学有哪些借鉴意义,需要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汉字的形体构造和词义流变对中国文化原始状况作了最早的记录,通过对汉字的专门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生产、古代科学技术、古代社会制度、古代宗教信仰、古代社会习俗等等情况,从而把握中国文化的源流。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奠基于先秦。先秦的“诗言志”理论为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向着抒情的风格论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石 ,诗乐作用方式的理论则进一步促成了这一趋势的定向化。在先秦时期 ,季札、孟子、荀子等人对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的形成立下了肇创之功。  相似文献   
5.
在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 ,根据汉语的自身规律进行汉字教学 ,将汉字教学融入到汉语词汇教学之中 ,不仅可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而且可以提高汉语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为维系国家的政权稳定和统治地位,统治阶级从战争依赖于经济的基本思想出发,积极调整统治政策,注重发展农业经济,把发展农业视为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把农业经济看成是国民经济的核心,把富国看作是强兵的基础,把强兵视为统治安定之本,形成了重农积粟、开疆拓土的安邦定国思想.  相似文献   
7.
明代的小说批评在当时小说大量涌现的情况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运用传播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明代的小说理论,可重新认识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思想(即其所体现的文学传播倾向):通过张扬小说的教育功能、史学价值和娱乐功能来推动小说的传播.这不光拓宽了古代小说批评理论的研究途径.又完善了古代文学传播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8.
“年龄”的“龄”字中含有一个“齿”,古代又常将岁数称为“年齿”,从中,似乎传递着这样一个消息:我们祖先对牙齿一直有着足够的关注。譬如,拿常见的牙科疾病“龋齿”来说,对它的报道,我国就可追溯到公元前13世纪,商王武丁时代的甲骨卜辞,比古希腊和古印度对此的最早记载均要早七百年,比古埃及更要早上千年。我国无疑是牙病防治医学的故乡。  相似文献   
9.
邱景源 《兰州学刊》2008,(7):166-168
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陈钟凡,郭绍虞、罗根泽、方孝岳、朱东润、傅庚生、朱维之等人都撰写了各自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或中国文艺思想史著作,这些经典文学批评史著作的问世,使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得以建立。而批评史学科的建立,不仅仅是因为开创性著作的问世,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些著作已经有了自觉的批评史学科观念、现代文学观念、批评史观和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这也正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作为现代科学的一门得以确立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建院读书 ,山林佳趣 ,儒学正传 ,先贤风范四个方面评介了白鹿洞书院的古代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