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同治元年,他的粮店开张了。别的粮店都专心卖粮,他却下令大量收粮,仓库积压许多,收购的过程中,因为雨季,包装不善还发霉了一部分。他不急于销售,却派学徒去观察别的粮店收粮的过程,到什么地方收,怎么运输,怎么包装保存。半年过去了,大家以为他要销售了,他还是没有行动,又派人去研究销售的门路,哪些地方缺粮。这一年,纯粹是白忙活了,不但没赚钱,反而压了大量的资金,贴进去不少的花费。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论坛》2012,(9):257-F0003
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西,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东陵始建于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共有陵寝和园寝15处。埋葬着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成丰(定陵)、同治(惠陵)5个皇帝,15个皇后.137个妃子,4个公主。全陵区以第一帝顺治陵墓——孝陵为中心,其他陵墓依次分列两旁。东侧有顺治皇后孝东陵,康熙皇帝景陵;西侧有乾隆皇帝裕陵及裕妃园寝.成丰皇帝定陵及成丰皇后定东陵。此外,在东南部有同治皇帝惠陵。在大红门外东侧有昭西陵。  相似文献   
3.
正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始改建为二门。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席"匾,撰者无考。原为清同治七年(1868)所置,抗日战争期间被炸毁。现匾为1984年复制,集清代著名湘籍书法家何绍基字而成。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舜典》,下联出自《汉书·司马迁传》,意为岳麓  相似文献   
4.
郑永 《北京纪事》2014,(6):88-90
北京泥人张是一家制作陶塑工艺品的老字号,创始于清朝道光年间,成名于清同治年间,到现在已有180余年的历史。其陶塑特点突出了一个“仿”字,在行业内有“仿旧如旧”的赞誉。  相似文献   
5.
笔者家居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恭门村崖湾里,与同村的马德彪先生是近邻。少年时代常到他家去玩,觉得他和蔼可亲,但此人不苟言笑,深居简出,总觉得他神秘莫测。时至2014年春,笔者通过走访知情人和查找史料,终于弄清了他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从而揭开了他传奇人生的面纱。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报道他的一些史实,供史学界探讨、研究。一、民国时期的马德彪马德彪(1891—1967),回族,祖籍陕西凤翔。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被清廷残酷镇压之后,马德彪的先祖及幸存的陕西凤翔籍回民在"善后"中被清廷安插在甘肃张家川地区的恭门镇麻山村等周边地区落居。时至民国年间,马德彪携家从麻山村迁  相似文献   
6.
?/董成家 《中华魂》2014,(10):46-47
正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杭州胡雪岩故居是神州文化瑰宝。胡雪岩祖籍安徽绩溪,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家境贫苦,先为杭州—钱庄学徒。他为人精明,善于应酬,与官府往来甚密,咸丰十年(1860年)前后,以相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始得发迹。同治三年(1864年),创建胡庆馀堂,制药道地,誉满江南,被称为"江南药王"。随后,胡雪岩自办"阜康钱庄",鼎盛时支店遍布全国29处。同治五年(1866年),胡雪岩相助湘军名将左宗棠西征陕甘,补给给养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民间收藏的一张同治五年继嗣文书,重点关注了立嗣继承的历史原因、继承人员选择原则、立嗣文书的有效性等问题,并根据该继嗣文书的时间标示,展示了“长时段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一九八四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获奖项目中,荣获三等奖的《李蓝起义史稿》一书,填补了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引起了史学界与学术界的重视与好评。 在已经出版的各种版本的中国近代史著述中,都以较大的篇幅记叙了太平天国及天地会、大刀会、小刀会、捻军等起义斗争。这些伟大的斗争汇聚成波澜壮阔的洪流,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人民斗争的壮丽画卷,可歌可泣、可赞可颂。  相似文献   
9.
唐靖 《贵州社会科学》2006,7(6):160-163
西方人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变革?芮玛丽的<同治中兴>在对中国近代史的审视中透出了西方某些史学家关于近代中国变革的观点,并对同治年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精辟见解.但作者在这部著作中过分夸大了外国影响对中国的重要性,也过分夸大了儒家或儒教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对近代化变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开玺 《中州学刊》2003,(5):120-125
同治朝觐见礼仪的解决 ,是长期以来中外外交礼仪之争的转折点 ,标志着原来两个主权国家间的礼仪之争已变化为被侵略的半殖民地国家与侵略国家间的礼仪之争。清廷要求外国使臣向清帝行三跪九叩之礼 ,有违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不符合当时与现今的外交及其礼仪惯例 ,确需变改。但清帝坚持外国使臣须以三跪九叩之礼觐见 ,并非刻意轻侮外国 ,而仅是坚持自身数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多数国家认可的外交礼仪惯例 ,对置身国际社会的国家 ,无疑具有一定的强制规范性。但这种国际统一规范性 ,既要有一个各国从感知、认知 ,到认同的长期磨合过程 ,又应坚持民族性、传统性与国际性、时代性的统一。一百年前 ,人们未能解决的外交课题 ,仍需今人继续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