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20篇
丛书文集   423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690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从大众文化的视角,选取了一段典型的时期、一个典型的案例,来探讨娱乐和政治、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尽管政治波谲云诡,但并未阻断上海日渐兴起的大众文化发展之链条,"文明戏"是其一首要环节.娱乐疏离于政治,却又包含颠覆政治的因素.走出古典之后的知识人,就部分被吸引到大众文化的制造之中.在各种文化冲突中,"文明戏"成为替罪羔羊,被不断地想象和重构.  相似文献   
3.
王凌皓吴希刘静茹孔子理想人格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君子人格,其义理根据是仁与礼;本文从天人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物我关系等几个方面探析君子人格的基本特征。孔子所强调的理想人格已深藏于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成为整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有着恒久的生命力。和谐社会人格构建不能逾越孔子的理想人格理论,这里包藏着有待深入的深刻人文精神和丰厚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道家 (教 )一直都很注重对心性问题的研究。隋唐以降 ,道门中人对心性问题的阐述无不带有儒释之痕迹。宋明时期 ,心性问题的系统阐释是天师道徒发展天师道哲学的重中之重。作者分析了此时期天师道领袖人物的心性思想 ,并指出它们的儒释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6.
"君子"人格的现代文化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君子”作为孔子创立“仁”学体系的物质载体 ,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追求和崇拜 ,它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观念、行为、思维方式和情感状态之中 ,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基因和性格特征。本文从传统“君子”人格的构成要素与特点 ,结合其对国民心理的影响 ,对之进行现代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7.
郭葭 《现代交际》2002,(6):27-28
君子者,志向高洁、品行俱佳;谦谦者,言行谦逊、温和有礼。《论语》里孔子问他的四个学生有什么志向,最让他老人家满意的只有曾皙的答案。曾皙同学说了什么呢,不过是在春天里和几个好友洗洗澡、乘乘凉,再唱着歌回来。曾皙用他的答案注解了古代士大夫版的谦谦君子。  相似文献   
8.
蒲松龄在《聊斋》中积极鼓励士人“弃儒从商” ,但他仍持“右儒左商”的态度 ,“从商”的目的仅仅是士人为了摆脱自身的穷困 ,尔后重新实现“儒业”的理想。蒲松龄主张儒商在经商活动中不失“儒家品德” ,这无疑寄托着作者的理想。《聊斋》中对“儒商”的致富过程叙述过于简略 ,看不到“儒家品德”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这是作者毕生投身举业而缺乏商业活动经历的缘故  相似文献   
9.
战国秦汉之际政治格局的变革导致了儒家知识分子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又带来了他们思想学说的嬗变。在这个连锁反应过程中,趋向功利、皇权、等级、秩序则是基本方向。经汉儒改造后的新儒学,大大迎合了统治者的口味,选择与统治者合作的儒家学派最终为统治者所选择。  相似文献   
10.
"儒法合流"是贯穿自汉代以来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政治文化模式,其理论先驱虽然可以追溯到先秦,但进行系统阐发并对现实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的则是董仲舒.董仲舒以儒生的身份出现,但他的儒学却包襄着阴阳五行的外衣,渗透着法家精神,所以就实质而言,董仲舒对儒学作了法家化改造,完成了学术对政治权力的依附.这一改造,主要包括对大一统条件下中央集权体制的推崇和对士的体制化的设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