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咆哮了的土地>是蒋光慈的辞世之作,同时也是"红色文学经典"的开山之作.作者以其绝对超前的透视眼光和坚定不移的政治理念,真实再现了土地革命战争波澜壮阅的历史场面.这部作品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文本自身的美学意义;而是继"五四"新文学的思想启蒙之后,开创了中国革命文学政治启蒙的全新思维模式.无论是"左翼"文学、解放区文学还是"十七年文学",只要我们对其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叙事法则等诸多因素展开对比研究,都能从中发现它们模仿<咆哮了的土地>的明显痕迹.重新阅读这部中国革命文学的最早范本,正确分析"红色文学经典"的历史起源,既是我们全面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重写文学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去康定,记忆最深刻的是折多河的奔流咆哮,这激荡的水流声,就这样被镶嵌在我的脑海里,只要论起康定,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折多河。其实康定有跑马溜溜的山,有《康定情歌》,有激越的锅庄舞,它们使康定扬名天下。但我独独被折多河所牵绊,思念中的康定是与激荡、狂烈、桀骜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3.
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和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都是以农村土地革命为表现对象的长篇小说,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文现象,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和主题建构等方面呈现出一致性。本文从互文的角度考察两部作品,意在说明文学传统之于作家创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批评,新媒体时代的文学批评,其文本载体和文体样式以网格批评为大宗。网络批评以不同于传统纸媒批评的体裁、语式和风格,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凡客的咆哮"。文章从对"凡客体"和"咆哮体"这两类网络批评文体的分析入手,阐释网络批评的文体特征,辨析网格批评的文体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新媒体时代网络批评文体的文化价值及其对于中国文学和文化批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