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与草     
哲人料定,一个人的性格可以从三件事情上表现出来:饮酒方式、花钱方式和愤怒方式。一个自律的人,为什么要烂醉如泥呢?  相似文献   
2.
尼采、海德格尔、马尔库塞等现代西方浪漫哲人的代表对回忆(记忆)在现代浪漫哲学和浪漫美学中的审美超验功能及其价值均有深刻而独到的论述,这些论述无疑道出了回忆(记忆)的审美超验力量在现代西方文化精神困境中所具有的特殊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锋  代燕春 《民族研究》2007,(2):104-105
所谓"日三省乎己"是中国古代哲人强调反省自我的重要性的精练表达.对于任何学科的发展来说,不断地反省学科的发展轨迹,反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不同的"学科范式"的意义以及局限性都是十分重要的.陈庆德教授等人合著的《人类学的理论预设与建构》(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4.
自笛卡尔—康德—黑格尔以来,“形而上学” 在西方传统研究中逐渐僭取了支配地位,色诺芬因不谈“形而上学”逐渐被冷落,不再被看作地位很高的古希腊经典作家。但我们并不能因《希耶罗》这篇政治哲学气味浓厚的对话,而抹杀掉它“形而上学” 的价值。施特劳斯和科耶夫的解读,凸显了哲学与政治方面古典派与现代(或说黑格尔) 派的争论,同时它还呈现出了掩盖在政治争论下的形而上学(关于存在和真理) 问题,并且我们惊异地发现,在现代性这场旷日持久的浓雾里,这个问题竟鲜未被真正地触及。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托马斯·霍布斯(Hobbe8 T.1588~1679),有史以来最富争议的政治哲人.对于他,人们议论纷纷、争论不断.施特劳斯认为霍布斯是自由主义者①.奥克肖特认为霍布斯政治哲学本身即是反专制主义的②,而麦克里兰则认为霍布斯政治哲学对专制合法性进行了论证③,更多的人则委婉地说霍布斯是自由主义的开创者或者奠基人④.  相似文献   
6.
时间与财富     
《金色年华》2009,(7):1-1
有一个一无所长的年轻人,感到自己生活得非常无聊。于是,他就去拜访一位哲人,希望哲人能够给他的未来指明一条道路。 哲人问他:“你为什么来找我呢?”  相似文献   
7.
傅义华  李永祥 《职业》2016,(10):48-49
哲人说过:“女人的才华可能因性别被忽视,女人的故事却因其性别而愈显美丽。”在王广霞身上,我们也能够发现许多优秀女性企业管理者的优良品质:勤劳、刻苦、朴实,还有勇敢。和很多打工者一样,35岁的王广霞也经历了一步一个脚印的就业打工阶段。她从16岁开始闯荡,现在,她已成为千人规模工厂的当家人。她承担的压力之重,难以想象。凭着自己的聪明勤劳,她才一步步取得了今天的成就。用她的话来说:“一个女人想要成功,付出的会比男人多得多。”  相似文献   
8.
蒋廷黻与张奚若系哥大校友、清华同事,且皆曾属以胡适为核心的学人群。但后来蒋在追忆往事时,虽语及张奚若但故隐其名,原因乃是对张有保留意见。二人的分歧,部分地表现于个性气质上,以及对“本土”与“西化”等学术理念上,但这只是表层原因;更深层原因乃是政治倾向上的分歧。张早年即参加南京政府,并曾仕途受挫而对当局颇为失望;蒋虽自学生时代起即热心政事,但直到归国任教十年后才逐步涉足政治,故其对政治颇有热望,对蒋介石政权亦多有期待。张希望当局尽速结束‘训政”实行“宪政”、落实民权改善民生.而蒋在拥护“开明专制”,通过实行“新式独裁”使中国尽速实现现代化、应对国难。日后条件成熟时,再实现真正的“宪政”。随着国难的加深,二人在国家主义和人本主义上的分歧愈益凸显。这种政治理念上的差异,促成了二者不同的政治选择和从政实践。最后蒋、张二人分别选了国、共两当,经历了迥异的政学人生。当然,二者的政治生涯粗看迥异,但都多有坎坷;其曲折、复杂之程度,皆远超乎其治学、议政时的预想。  相似文献   
9.
苏格拉底把诗歌划分为属人的诗歌和属神的诗歌两类:第一类型诗歌是通过技巧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再模仿,由于这类诗歌是技艺型的诗歌,诗人被划分到第六等级之中;第二类型诗歌则是凭神附的诗歌,诗人凭借着神的临幸创作出优秀的诗篇,这种诗歌是诗人在看到理式世界后浑然忘我创作出来的,相比于第一种类型的诗歌它显然具有优越性,诗人被划分到第一等人中。与哲人的迷狂不同,哲人的迷狂是他人看起来的迷狂而自己的清醒。苏格拉底这种对诗歌的划分,不仅符合了哲学的特性——在讨论之前首先要对某一事物进行定义分类,而且为以后对诗歌的逐次批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吴小锋 《求是学刊》2012,39(2):19-22
古希腊大哲人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思想深邃又惜墨如金,在世之时,就因文字晦涩、难以索解而闻名,甚至几十年之后的苏格拉底也说,自己一再钻研也仅得一知半解.①今人早已没有福分拜读赫拉克利特著作的全璧,所幸不少古代作家的作品中还保存着吉光片羽.如今赫拉克利特辑语的标准编本(DK本)出于第尔斯(H.Diels)和克兰茨(W.Kranz)之手②,两人合力从古典作品中辑出129条语录,这百余条辑语或许能帮助我们恢复赫拉克利特思想的大致面貌.③不过,面对零散的辑语,以哪一条辑语作为理解赫拉克利特思想的起点,依然值得斟酌.DK本虽然按照辑语出处排列辑语顺序,但辑语一和辑语二却是例外,这两条辑语出自恩披里克(Sextus Empiricus)的《驳数理学家》(Against the Mathematicians,7.132),恩披里克在引用辑语一之前说:"前面提到的这个人(赫拉克利特),在他《论自然》的开头说道……"④恩披里克明确提到,如今所谓的辑语一就是赫拉克利特著作的开头,书名叫《论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