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132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87篇
人才学   60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728篇
理论方法论   162篇
综合类   1251篇
社会学   324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设《宗经》一篇,体现了对儒家经典的宗尚。而对经书的崇尚,乃是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封建时期的文人所普遍遵循的传统,并非刘勰的个人所为,更不是其独家的发明。那么,作为文论家的刘勰,其宗经与一般儒生经师的宗经有何不同呢?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介绍了一种求解双目标线性规划(SBLP)的方法.根据上海市土地使用与交通的现状建立了一个拟动态的模型(BOLT),并用该方法加以求解。根据得到的解对上海市土地使用与交通相互作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思想在中国近代哲学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三史”和“六书”影响广泛,他的“新理学”体系,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人生境界说,还有融入其中的中西文化观,对中国哲学发展的思考无不表明冯友兰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将2005年学术界关于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的论文作一综述,以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墨子“兼相爱”与“交相利”思想的讨论 ,阐明墨子在社会大动荡时期 ,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言人 ,有对社会稳定的企盼 (兼爱 )和对物质利益的强烈欲望 (贵利 )的双重要求。“相爱”不过是“相利”的手段 ,“兼相爱”的实质是“交相利” ,所以其兼爱的精神境界并非是很高尚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给予王国维哲学以新的评价,认为:王国维早年所进行的哲学探讨实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声,在中国近代哲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其一,王氏融汇欧洲理性主义哲学,以崭新的视角对中国数千年的哲学和文化进行了深入反思,标志着中国传统哲学的终结和现代哲学的开始。其二,王氏从康德哲学中体会出实证哲学的观念,为乾嘉以来的求是学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并以其史学实践促使其向现代意义的科学观念转化。第三,在经世学风和功利主义盛行的维新时代,王国维以其对人生问题的探讨和对个体生命的执着关注而显示出独特的思想指向,预示了“五四”个性解放运动和现代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9.
两晋时期的般若学以“六家七宗”为代表,但是“六家七宗”都被认为对般若学的理解有偏颇,这也就是僧所说的“六家偏而不即”。许多学者认为“六家七宗”在理解般若学方面“偏而不即”的唯一原因是因为此时般若学受到了玄学的影响,其实两晋般若学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小乘佛学的影响,这无论从当时的佛学历史脉络上,还是从思想脉络上都可以找到其线索。  相似文献   
10.
五代广西文学是广西文学史的重要历史阶段。它上承唐代文学的优良传统,五言律诗的形象思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产生了不少名句,也使七律登峰造极;下启宋代文学的先河,词人的继出,辞赋家的出现,都使重视音韵学的宋代骚坛增添了异彩。尤其是群体诗人的形成,骚人墨客之间的文学交往及其创作活动,对文学的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诗论的问世,也有其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