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墙上的斑点》是世界意识流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是一篇由一个“重要的瞬间”构筑而成的小说,通篇铺陈的是“我”在斑点的触发下细密的感触和绵延的意识,透射出作者幽雅而深邃的哲思,小说凸显了伍尔夫创作的现代理念,是文学走向人类本体的艺术探索。《墙上的斑点》是意识的流,是生命的真,是人类的心曲。  相似文献   
2.
刘睿 《现代妇女》2014,(12):274-274
庄子的存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更是一位浪漫的文学艺术家。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提供给我们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历久弥新的精神食粮,而且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藏。铸成庄子其人其书如此卓越成就和崇高地位的原因,与庄子所采用的独特表达方式密切相关。本文将从诗思融合、以艺进道两方面来探讨庄子是如何借助诗意浪漫的文学语言和独特超绝的艺术手段来传达自己深刻的哲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3.
我总觉得,画画是谛听心灵的回声。心灵像一个飘浮的钟,在时间的维度,在穿越着历史和现实的空间,有时被一阵风吹响,声音在旷荡深幽中飘出,清脆而沉逸,引来似有若无的回响。屏心息气,谛听这种回响,在画面的墨韵笔意、结构形态中感觉这回响,传达这回响。  相似文献   
4.
陈勇钊 《社区》2012,(17):53-53
美学大师朱光潜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第一种。把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第二种,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相似文献   
5.
人生哲思     
陈思炳 《社区》2014,(17):23-23
一个人爬到山顶,两手叉腰,极目远眺,目空一切;俯身鸟瞰,万物皆小。人在巅峰,最风光,所以最得意。最得意者,最易忘形、疯狂、傲视一切,不知天大还是他大。岂不知,到了山顶,也就意味着下山。人生整个似一步一步上山,然后一步一步下山。可以说上山路就是下山路,向山上走一步就意味着向下山的路逼近一步,缩短一步,人终归还要回到山下。因此,当人处于生命顶峰即在金钱和权力的欲望极度膨胀时,要高度小心。  相似文献   
6.
老舍在小说中塑造了诸多语言习惯不同、说话方式各异的人物形象,并较为深入地剖析了语言、对话、交流之于他们日常生活的潜在影响,这些共同构成了老舍小说中一道特殊的“语言文化景观”,其背后也承载着老舍对于语言与真理关系的把握与思考:个人通过和他者在说理、交流、辩论的过程中,让语言从私人空间进入到公共领域,而正是在对话的场域里,在说与听的相互“对撞”中,何为人生之真实,哪种生活更为合理,什么是好的文学,这些问题似乎均有了可供参考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约翰·高尔斯华绥的抒情散文《远处的青山》,是20世纪英国散文史上的杰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试图从贴近生活,抒写自我,精心构筑,善于表述等几方面分析研究这篇散文的写作技巧,以揭开其魁力无穷的奥妙所在。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城镇化语境中的乡愁,是城乡居民对原乡生活的记忆留念、乡土家国的眷恋情怀和精神家园的文化皈依,存在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之分。究其生发缘由,受传统文化的心理惯性、城乡生活的身份迷失和城乡二元制度的掣肘。要放大乡愁的正面效能,消弭乡愁的负面效应,就需走向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通过优化城乡二元关系、提高城乡居民素养、激活乡愁文化记忆等方式来守望乡愁。  相似文献   
9.
乡土情感属于索价高昂的感情,乡土在给予心灵皈依的同时很可能也在画地为牢.中原地域文化对当代河南文学的桎梏,表现于充满先见的城市书写,不仅致使作家无法深入到城市的腹地聆听城市的心脏跳动,而且也导致无法真实地描摹现代化进程中变化的乡土乡村.同时,由于缺乏形而上的哲思,与现实太近,只有“沉重的肉身”,沉浸于苦难叙述而难以自拔.在当代河南文学里,宗教并未以“信仰”状态出现,还只是以形而下的“器”而被运用,这使我们虽沿着作家的心灵之旅,却一路寻觅不到可以栖居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正】家世背景就像一对翅膀,装在老虎身上是会飞的老虎,人人敬畏;装在蟑螂身上变成会飞的蟑螂,让人更讨厌。——连战长子连胜文说家世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