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4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310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635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发现的《唐建中伍年孔目司文书》进行了释读和研究,并就唐代藩镇孔目官的设置及其职掌、“掏拓所”和“掏拓使”的性质、安史之乱后安西大都护府情况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
西周初年晋国始祖唐叔虞始封地本是很明确的,即在今山西太原地区。这一点,从汉代开始已有定论,一直到明代,均无异说。其间虽汉司马迁、唐李泰给后人留下了一些可供"想象"的探讨空间,但总的来说,尚无过大歧异,从清代顾炎武方开了后人疑古之风。但顾说纯为一种假设推想,证据未足,后人沿袭顾说也未能有新的证据证明。班固以来唐叔虞封地晋阳说未可动摇。  相似文献   
3.
儒学的转型和文学的解构——论韩愈的思想与创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史之乱”以后,唐代在思想与文学上都有一次解构潮流,而韩愈是这一潮流的重要代表。他在儒学道统中独宗孟子,其意在于以孟子的心学为起点来重铸儒学,以对抗佛学的心学,从而开辟了儒学的汉学到宋学的转型之路;韩愈的文道合一的思想也与他对儒学的重铸具有密切联系。另外,韩愈在诗文创作上虽以“复古”为口号,但实质上是解构一切旧的文体范式,以凌轹古人、创意造言为务。韩愈的解构实践和观点,在中国文学史上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唐蕃在洱海地区的争夺与越析诏的兴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析诏诏主及主要居住者为磨些人(今纳西族的先民)。磨些部落7世纪中期进入今云南宾川一带,652年后建立越析诏。建诏之后的一段时间中,越析诏能处理好与唐蕃两大力量的关系,在唐蕃争夺洱海地区的复杂多变形势下生存发展。之后,随着吐蕃势力在洱海地区的深入,越析诏与唐王朝关系出现变化,与吐蕃关系则较为密切。失去唐王朝的信任与支持后,越析诏被善于利用唐蕃矛盾并得到唐王朝支持的南诏于8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吞并。  相似文献   
5.
高翠元 《兰州学刊》2005,(6):270-272
唐代情爱传奇是唐代文士根据他们的情爱体验而创作出来的作品,在这些传奇中男性操纵着话语权利,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男权主义价值标准和审美趣味来叙事,故这些情爱传奇中深刻体现了男权语境中的文士的隐秘心曲.一方面,它折射出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文士在本能欲求驱动下的色欲心理,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文士对人的灵性和至情的强烈追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内蕴没、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整体美五个审美要素论析唐宋词名句的构成,探讨名句的审美素质与审美特征,从审美的角度揭示唐宋词名句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四川历来是富庶悠闲、别有洞天的旅游佳境,被古人誉为“优游天府”。“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于公元669年5月“自长安观景物于蜀”。写下了“入蜀纪游诗三十首”,这是目前我们所知的巴蜀旅游史上以旅游为目的地、个人旅游的最早记录。在他之后,诗圣杜甫入蜀,带着中原人的文化眼光,忽然感到蜀中是山川习俗迥异的“别一世界”。直至19世纪末,法国人古德尔盂入蜀,还写下了这样的观感:“入四川更惊其人工生产:入其野,桑麻遍野,井井有条,其农之勤可知。入其市,人工制造的物品,陈列满场,且发运他省者相望于道。此等绝妙未经开辟的舞台,如加点缀,即可成为一东方的巴黎。”  相似文献   
8.
唐前期外戚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行为、社会生活上,其短期性特点较历朝历代更加突出。外戚特殊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政治命运的短暂周期及外戚权力所具有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这也使唐朝外戚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我行我素,不顾礼法,及时行乐,在伦理、道德观念上以自我为中心,在社会行为上倒行逆施,骄横不法,在社会生活上奢侈淫佚,竞相豪华,逞欲胡为。外戚短期行为导致官闱秽乱,暴虐腐化,使唐朝廷内官僚、士大夫结党营私,玩弄阴谋,使朝廷上层常处于血腥之中,由此形成唐前期政治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唐以后,除了民间广为流行的长短句外,还出现了文人亲自创作的长短句。文人的长短句到底起源于哪里?假定文人的词是受民间词的影响而产生的,那么什么原因使文人对长短句保持持续不变的关心,并给予了词的地位?民间词的内容和风格是以怎样的方式传达到文人那里?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民间词文人化过程中文人词的形成原因,同时可以对定论词的性质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0.
唐崖土司城址艺术的形制与价值蕴含,受所处生境制约影响。自然与经济生境决定了城址的选址布局与艺术物象品质;土司与朝廷、地方势力、土民等关系构成的政治生境,使城址艺术凸显强政治与据险尚武特色;土家族原生文化因子、儒家文化传布、民族民间艺术等文化生境,影响了土司的审美情趣,形塑了城址艺术的仿象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