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始终是困扰每个社会理论家的问题。本文以齐美尔发出的时代呼声"文化悲剧"为切入点,引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探讨,通过对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的简单介绍,本文给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个人观点,然后重点阐释社会之中一直存在着个人和社会的双层束缚和彼此异化这一观点,以此解释个人与社会权界。  相似文献   
2.
高云球 《北方论丛》2006,(3):127-130
普遍的实在和终极实在的问题在哲学史占有显赫的位置。早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它就是哲学的中心和重点。到了中世纪末期,西方兴起了旷日持久的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争论,是古老话题的新篇章。唯名论主张个体才是真实的,唯实论坚持类具有实在性。最后以唯名论的暂时胜利而告终。这一结局给近代科学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力。但是,20世纪的科学前沿成果却对以往的信念是一种挑战。新型需要哲学的概括。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正是在本体论的高度,以全新的视角,论证了类或整体性事物同样具有实在性。并且明确给出了类的实在性的实现方式即凸显。从而带来了现代版唯实论的复活。  相似文献   
3.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贯穿西方哲学的主线之一,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开始的一般和个别的讨论,历经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斗争、近代认识论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康德哲学对二者的调和直至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无不贯穿这条主线.每一代哲学家围绕这条主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胡塞尔在康德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了这项工作,通过对洛克概念实在论以及在洛克基础上形成的当代唯名论的批判,最终用意指性表述与含义统一相符合解决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安瑟姆(Anselmus)曾经说:“这是个你不问我我还清楚,你一问我我就糊涂的问题。”睿智如安瑟姆,不仅以“信仰寻求理解”的观点而闻名,同时也因唯实论而著称,其语义分析的能力十分超前,对意义与指称的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换言之,他的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的。同样,陆扬和王毅的《文化研究导论》(下文简称《导论》)套用这句名言作为绪论的开篇,亦是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原因的社会资本概念整合——实体、属性与因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关于社会资本因果分析的经验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取得相当大的发展,但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却始终存在着过于松散、缺乏一致性的概念整合风险。本文从因果唯实论范畴出发,基于对社会资本主要原初概念的梳理,尝试将社会资本概念置于作为结构实体的社会网络的主要属性的范畴内加以理解,并强调指出社会网络的资源成分属性是表征社会资本因果力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从根本上来说是关于神学的哲学 ,其世界观、价值观是建立在对虚无飘渺的上帝的信仰以及盲目崇拜之上的 ,其方法论也体现在对上帝的论证之中 ,繁琐、空洞、教条是其主要特征 ;但是经院哲学客观上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对于理性与信仰、人性与道德、自由与必然等方面的论证给以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其中也有一些合理的成分 ,我们应该用批判、继承的眼光去看待它  相似文献   
7.
句法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前沿课题。认知语言学家驳斥绝对语言任意性,主张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存在对应映照关系,语法结构的组织方式逻辑类比概念结构的组织方式。探索句法规则就是要在语言规则中找出概念结构的映射理据。象似性的两大主要表现分别为顺序象似和疏密象似。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向来被认为是科学发展的空白期。实际上,经院哲学内部唯实论和唯名论两种具有相互张力的思想构成了近代科学的思想生态。唯实论继承了柏拉图的唯理主义,重视那个看不见的、经验现象背后的本质的、理性的世界,认为认识这个世界是需要运用理智而不是感官,特别是需要数学。由于对理智的推崇,唯实论在客观上也加强了对人类理智的积累与训练,发展了演绎的逻辑方法。唯名论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经验主义,引导人们把目光转向对具体事物的经验与观察。由此,初步形成了经验还原论的方法;同时,唯名论的基本立场使归纳逻辑得到重视;并且唯名论本身又成为自由探索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社会学160多年的发展中,一直存在着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两种对立倾向:前者认为,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但是社会一旦形成,作为一个整体它具有先前的个体所不具备的突生性质;后者则认为,个体是最为重要的实体,而社会不过是一个虚幻的存在物,其基本的性质是由个体的性质所决定的。在经典社会学时代,这样一种对立的普遍存在,既造成了社会学家之间的巨大鸿沟,又成为推动社会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这种对立和动力至今仍存在于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的分歧之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高拱的唯实无神论思想。首先,通过批判天人感应论,阐发了“在天有实理,在人有实事”的唯实无神论。其次,通过批判灾异谴告说,提出了“人定胜天”的天人交胜论。再次,通过批判五德终始观,否定了“五行生胜”的历史循环论和“帝王受命而兴”的历史宿命论。最后,阐发了高拱将天下的“有道”与“无道”、社会的“治”与“乱”视为无神论和有神论产生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