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02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75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唯物辩证法方法,研究汉语生成的基本过程。该过程和认识论有直接的联系,两者的主体结构是相互对应的。汉语是在一个疑问词的两次大分裂中生成的,具体表现为感觉=知觉+概念的形式。日常生活中总体上驾驭人们实践的东西,既不是单纯的感性认识也不是单纯的理性认识,而是中和了这两个方面的感觉。过去认识论和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鉴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有可能在此项研究中得到修正。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通过对思想和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辩证认识,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地结合起来,奠定了辩证处理问题的基础———实事求是,扩充了解放思想的内涵;邓小平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正确阐述了解决各类矛盾的科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予以实施;“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作了经典的表述。  相似文献   
3.
唯物辩证法是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哲学前提。在唯物辩证法视阈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互动的历史性结论,内涵着唯物辩证法意蕴,是新时代标志、丰富内涵与创新性工作要求的有机统一。在时代价值维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质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国际地位变化;在思想内涵维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集中体现为矛盾条件的客观性变化、矛盾因素的共时性变化、矛盾关系的根本性变化,需要辩证性的理解;在工作方法维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工作实践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新的问题关切以及弘扬创新工作精神等创新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闫国栋 《南方论刊》2022,(11):28-31
《之江新语》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光辉著作,为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了光辉典范。在实践与认识的过程中,必须摒弃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从变化发展着的客观事实出发,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在事物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善于把握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及矛盾主次的关系。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注重“量”的积累效应,也要把握好事物“度”的分寸。《之江新语》从理论和实践、内容和形式两个向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思想在中国早期的传播,是以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翻译与自主学习为核心而开展的。本文以两部苏联学者撰写、日本马克思主义者翻译的《自然辩证法》导读著作《唯物辩证法与自然科学》和《辩证法的自然科学概论》的中译本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自然辩证法》的译名产生和传入中国的日本通路。本文揭示了在自然辩证法接受史研究中被忽视的两个面相:恩格斯的“科学的哲学家”身份和中国学者对日译苏联自然辩证法思想的批判性接受史。由此探讨早期中国学者是如何接受和评价“自然辩证法”这一知识体系的,又是如何应用自然辩证法方法研究中国哲学的。  相似文献   
6.
7.
马克思的特殊规律观强调规律的条件性和历史性。它的方法论基础是唯物辩证法。把握特殊规律、构建特殊原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文中,采用边破边立的论证方法,全面批判杜林以构建自己的研究框架。哲学篇中,本体论层面揭露杜林"世界模式论"的错误,阐明物质统一性原理;认识论层面否定"终极真理"体系,着重论证认识过程中的有限和无限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部分,批判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平等观,阐述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对后世马哲的学习具有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新世纪唯物辩证法生长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少波 《学术研究》2001,2(11):36-40
本文阐明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总结党的历史所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即"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不仅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而且是推进党的理论工作、实现理论创新的正确道路.在新世纪,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三个代表"要求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紧密结合,就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论文还从上世纪社会实践形态、特点的演变及新世纪社会实践的发展趋势,提出应加强对社会交往实践、对现代思维方式进行认真研究.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它的灵魂--唯物辩证法理论创新的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哲学史和逻辑的角度,探究唯物辩证法的有关问题,并就所谓的现代形式作一些初步的设想。一《周易》《老子》等典籍中所阐发的阴阳学说,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确有其特殊的位置,作为一种哲学,它有着完整的贯通一致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就本体论而言,阴阳学说推出的是一种绝对本体,绝对本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