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13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浅析《伊豆舞女》的创作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是以初恋为题材的一部短篇小说,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它不落俗套,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小说中带有日本传统文学中所特有的内质美感,洋溢着在平凡生活中所撷取的青春气息。本文试图探究其成为日本近代抒情小说佳作,并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典范的缘由。  相似文献   
2.
翻译贯穿于邵洵美的大半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了解、分析他的翻译,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一生。我们通过耙梳史料,归纳出在他人生的不同时期翻译之于他的不尽相同的作用,从而阐明:邵洵美即便不是一个成功的诗人、出版家,也是一个卓有成效、正直爱国、推崇并坚守唯美主义文艺观的中国现代翻译家。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结合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念和创作分析徐(訏)小说唯美主义特色的三个方面:1、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的根本目的是"撒谎",徐(訏)小说远离现实,着意编造虚空的"谎语".2、唯美主义者认为"谎语"比再现性作品更能揭示生活的本相,徐(訏)编造谎语有着揭示生活本相的明确目的.3、"谎语"因现实缺憾而生,徐(訏)和浪漫主义者一样追求艺术意境和精神家园,但他对其虚幻性有着清醒认识,不仅不掩饰,甚至予以明确提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于自己的作品《心头飘过……》创作过程的再现,向读者展示创作这部散文诗集的过程中,作者用美的感受、美的文字、美的心境来书写生活。指出创作过程中作者注意了唯美主义的生活再现,却摒弃了唯美主义的艺术高于一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宁静之美、意象之美用白描的书写方式揭示于读者面前,让读者在城市的喧嚣之外体会一种都市女性的心灵之美。  相似文献   
6.
何其芳作为年轻的京派文人,在其创作的文学道路上有一段可以称为"京派时期"的创作期,时间从1931年秋至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这一时期是何其芳多元创作期,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都有涉猎,艺术特征总体体现唯美主义,思想上把京派追求艺术独立的精神发挥到极致.但在他"京派时期"的后期,思想与创作随着人生路径的曲折与外部境遇的变化在不断嬗变,从极端追求唯美主义向现实主义渐变.通过对何其芳这一时期创作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理清他走向延安革命前的思想与文学追求,有助于研究其整个文学道路,对探讨现代典型作家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拉斐尔前派运动是一场从绘画领域扩展和延伸到文学领域的文化思潮运动,是英国唯美主义的奠基石.文章论述了拉斐尔前派的形成、发展,并对其主要成员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8.
消费文化下的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的矛盾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彬 《理论界》2006,9(9):162-163
王尔德作为19世纪末唯美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在他的文艺理论、作品和他的生活中体现出明显的矛盾性特点。本文分析了在19世纪末的维多利亚时代崛起的商品消费文化,探讨了唯美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指出消费文化和唯美主义的相互渗透与平行,说明了王尔德于唯美主义艺术形式的多重镜像中寻求主体认同感以对抗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尝试,从而对王尔德的矛盾性及其意义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9.
《自私的巨人》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童话作品。本文从《自私的巨人》中的挣话原型和宗教原型入手,解析宗教、唯美主义对作家的艺术观乃至人生观所产生的影响,得出童话这种体裁是作家表达自己最恰当的载体,是作家“艺术生命与宗教生命的一致”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尹奇岭 《江淮论坛》2009,(6):151-157
邵洵美是三十年代上海文坛知名人物,以他为代表的唯美派是当时诗坛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深入分析了邵洵美诗歌创作的历程,从史的角度考察了邵氏诗歌的选本情况及影响,阐述了邵洵美诗歌与西方唯美主义的关系,并进而探讨了邵氏所代表的“颓加荡”诗风不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