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篇
统计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随着僵化的政治话语霸权的消解,长期以来禁锢人们的庸俗化的文学理论范式也在告别"文革"的前提下遭到解构.这一方面预示着文学理论的本位性回归;另一方面,众语喧哗.在面临传统话语、西方他者话语的双重挤压下,"对话"成了学者们心中的文论重建的拯救之路,但却少有人对重建过程所面临的困境作深入的学理思考.  相似文献   
2.
鲁敏的小说大致可分为“都市”与“乡村”两类,她的作品关注当下生活,关注人的内心世界。《零房租》与《隐居图》两篇小说诠释了都市人的“孤独”,而她笔下的孤独总是隐藏在喧嚣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朦胧诗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崛起,标志着与文革等政治性文学或工具文学传统的断裂和五四"人的文学"的复兴,那么1985年之后的第三代诗歌运动,就更是一次断裂行动。在这期间,全国诗歌社团或群体在不断地聚合和涌现,并最终汇成了告别和超越朦胧诗写作范式的洪峰大潮。  相似文献   
4.
书法     
春天百花盛开,是一个轻松闲适的季节。在春天随手翻书,把这个举手之劳变成习惯动作,是对纸香与文字的痴迷,能让思想在梦幻中尽情舒展,让平淡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春天翻书,是一种美丽的意境。春天的世界,置身于花的海洋,绿的罗帐,仿佛进入了天然屏障,把喧嚣的尘世摒于其外。  相似文献   
5.
福克纳作品的三个主要女性人物的比较分析,三位女性人物是《喧嚣与骚动》中的凯蒂·康普生(Caddy Compson)、《在我弥留之际》中的艾迪·本德仑(Addie Bundren)和《圣殿》中的坦普尔·德莱克(Temple Drake)。试图诠释福克纳的作品中表现出的作家对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悲惨境遇的深切的同情,体现出作者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6.
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嚣与骚动》中,主人公昆丁所经历的精神危机折射出历史的伤痕。南北战争以南方种植园主经济的瓦解而告终,以昆丁为代表的旧南方人沉迷于虚幻的历史却又无力改变现实,沉重的幻灭感导致他们选择遁世作为逃避,而这正是他们在当时文化背景下的一种宿命。  相似文献   
7.
田淑晶 《理论界》2012,(10):124-125
以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曹七巧、葛薇龙、长安为例,文章透视张爱玲指向人生、指向人之生存的特殊苍凉体验,剖析其表现苍凉体验的文本机制,揭示出张爱玲在苍凉笔法上对《红楼梦》的承继和独创。  相似文献   
8.
老枣树     
老枣树,老家门前的一棵很老很老的树。我的老家是个小村子,位置偏僻,少有人来。近年来,村里的人们纷纷往外走,处处是倾颓的残垣,破旧的房屋,长满荒草的院落,似乎在静静地诉说那些喧嚣的过往。这棵老枣树就在我家老屋的门前,佝倭着腰,近乎匍匐地伏在地面上。每逢秋天,树上缀满了玲球般的小枣,然而今年的春天它却没能再次苏醒过来。也许...  相似文献   
9.
乡镇政治的研究在村民自治的热闹过去后逐步显露出来,但研究的视野却只局限于改革与设置的具体政策层面,把一个真实的乡镇抛弃了。而《小镇喧嚣》一书则在喧杂声中陡然而出,把一个乡镇场域中所发生的故事,以文学式的描摹与学理性的分析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逻辑,看到了宏大话语背后乡域政治运作的真实,给乡镇政治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相似文献   
10.
引言 罗宾曾经说过."作为20世纪的第一代南方作家,他们深深地植根于19世纪的思想道德理念中,正如南方同样培育他们一样."福克纳也不例外,他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1949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