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桂奎 《云梦学刊》2006,27(6):109-113
从现代身势学和性别诗学的视角看,中国古代小说的身势描写包含着对照鲜明的性别意蕴。首先,在“阴阳殊性”、“刚柔有体”等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男性的身势基本被定性为“壮”,而女性身姿则常常被定性为“娇”。就小说涉笔的人物身势造型而言,男、女立姿的挺直与斜倚,以及步态的稳健与轻盈,相比较而存在。除了实写之外,中国古代小说还对男女身势进行了性别喻说,而所使用的喻体意象则大致有“松”与“柳”、“奔马”与“飞燕”、“道貌”与“仙姿”之别。这种描写虽取决于一定的生理因素,但更是社会化使然,是男性霸权话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作者"消失形成巨大的话语空场,激起了无数有关文本阅读的理论战争,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解构主义对各路思想的吸收借鉴和翻转使用。通过文本-修辞-阅读的视角递进分析,可以发现解构作为阅读策略不仅囊括了哲学与文学的互释,能指的自由游戏,还注重挖掘文本的内在逻辑,揭示阅读的双重效果以及修辞的运作机制,因而具有一种不断推进和自我增强的阐释力量。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写人评点,尤其是小说写人评点中,运用喻说话语的特征特别突出。诸种喻说话语都旨在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重地传达有关写人效果的审美幻象感。其中,“如画”、“如生”等话语着意于通过追攀绘画图景、人物生态,来指点小说文本写人的“形似”效果。“逼真”、“若活”等话语主要用来称道小说写人所达到的“形神俱肖”的幻觉境界。而“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等话语则常常被用来传达小说写人艺术给读者带来的在场感和临境感,侧重于夸耀其中的“神似”效果。中国古代关于写人评点的喻说话语极富阐释弹性,饱含诗性智慧;既因显示出审美感受力的精炼而影响迄今,又因仅仅着眼于纯粹的审美感受而期待转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