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封建领主经济源于吐蕃奴隶制崩溃后,历经僧俗领主结合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元朝在此基础上分封始推行领主土地占有制。至清朝确立三大领主土地占有制,实行以达赖喇章和噶厦组成政教合一体制,加强喇章在政府中的权势。清以中央集权制将喇章的政治、经济纳入噶厦内,实施政治上统一经济上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文硕出任驻藏大臣,是要完成“开导”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准许英人进藏游历通商和设法加强中央政府对藏治理的双重任务。他上任后,既支持抗击英人入侵,又要求妥协让步。同时,他努力加强驻藏大臣权力,推行川藏一体计划,但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他未能完成任务,清政府撤去其职。  相似文献   
3.
1941年2月,达扎出任西藏地方摄政后,在西藏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关系处于发展但尚未完全改善、西方势力在西藏的影响依然较大的情况下,采取了与前任摄政热振活佛截然不同的施政措施。本文通过分析他脱离西藏客观实际和社会基础上的政治尝试,阐释西藏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西藏地方政府冲破英印政府的阻挠,派代表团参加1946年国民大会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现代藏学构建过程中,随着更敦群培的“疯僧”形象逐渐得以昭雪以及“更敦群培热”的升温,他与“西藏革命党”的关系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持更敦群培加入该组织的观点的学者与持相反观点的人有过非正式的学术对话,但大多陷于“二元”思维定式而未能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察更敦群培的人生轨迹细节,认为更敦群培未曾正式参加该组织,但他接受了一些该组织委托的任务,他与西藏革命党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雇佣关系.  相似文献   
6.
抗战期间,中国政府出于物资援助需求,筹划了中印公路日玛线和印藏驮运线。然而,由于英国政府对之变化不定的政策以及对西藏噶厦的唆使,致使该计划失败。中国政府在抗战中蒙受了巨大损失。首次利用英国印度事务部原始档案材料对此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探讨了原因。  相似文献   
7.
十三世达赖圆寂后,由于国民政府未能有效解决其返藏问题,九世班禅被迫向英国请求调停.在九世班禅的提请下,英国为了使九世班禅返藏符合其在藏利益,确定了调停噶厦与班禅系统矛盾的政策.英国的调停分为两个阶段,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英国的调停并未获得噶厦和班禅系统的认可,因而也未能达到其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统治权的层面分析政教合一制内僧俗两大系统的构成和权力的实施,以及僧俗官吏的特点.清中央集权解决政教合一制内僧俗权力之争,以削弱控制宗教的俗官势力,扩大达赖与驻藏大臣的职权,加强清朝对西藏的直接管理,完善政教合一制.  相似文献   
9.
1935年初,红军长征进入藏区,国民政府中央随即电令西藏噶厦地方政府"围剿"红军。8月,出于对红军长征可能入藏以及中央军入康、班禅返藏、诺那入康宣慰等因素的综合考量,2000余名藏军声称奉命"离防助剿"红军,但遭到了马步芳、刘文辉等川康青地方实力派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在权衡利弊之后,蒋介石否认了之前曾电令噶厦地方政府"助剿"红军的事实,严令藏军不得逾越防地。奉调、误会与假托成为整个事件发展演进过程中的关键词,涉事各方根据自身的利益诉求,进行着各自不同的注解。  相似文献   
10.
1934年,蒋介石设法利用十三世达赖圆寂之机设法解决西藏地方与中央正常政治关系的恢复、康藏纠纷及班禅返藏三大问题.首先,他遴选黄慕松入藏致祭并借机解决西藏问题.接着,他确定了解决的基本政策与处理原则,其特点为在五族共和下赋予噶厦极大自主权力,国防与外交由中央政府负责.同时,他着手处理康藏纠纷,并与九世班禅协商其返藏事宜.黄慕松入藏期间,蒋介石指示黄努力协商.噶厦最终承认了西藏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蒋介石的努力取得了一点成就.至于三大问题,蒋介石在当时中国主要面对日本入侵的情况下无力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