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外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国外有“四分法”、“三分法”和“二分法”的分歧 ,国内有“三分法”和“四分法”的争论。笔者否定“四分法”及“二分法”,肯定“三分法”,并对 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17条的立法方式提出了建议 ,以期完善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相似文献   
2.
<正> 在日常工作中常会遇上复杂的状况,要我们做判断或选择,或是想把一个复杂的观念传递给他人时,很多时候在分析和表达上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如果用四分法作为处理工具,一些很复杂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了。 那么什么是四分法呢?就是将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先选出两项,再将这两项依其属性正反、强弱、有无、高低、增减、缓急等各赋予两个层次,再把一个因素的两个层次列为行,另一个因素的两个层次列为栏,这样就可得到四个组合,经过这样的分析就可以很容易的知道各个组合的意义,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或对策,哪个组合对我们最为有利,这种分析也有人称为矩阵法。  相似文献   
3.
以总集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其主流是日趋繁复的琐碎细分。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四分法"以合并归类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引人瞩目。真氏"四分法"融合功用性分类、功能性分类和形态性分类于一体,这虽然有违现代文体分类原则,但与古代文体分类的复杂态势相比显得更加合理。真氏"四分法"已与现代文学分类方法有所契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典籍一般用“经、史、子、集”来分类,虽然“五四”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用了现代的方式为古籍分类,但“经、史、子、集”始终还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所谓经,是指儒家经典,具体而言是儒家的“十三经”及其注疏。在封建社会,儒家享有最高文化地位,以儒家为“经”,理所当然。所谓史,就是指史书类著作,包括官方的二十四史、通鉴、纪年史等,总计十三类,包括地理、谱系、政书、时令、目录等,内容是很丰富的。  相似文献   
5.
伏奕冰 《南都学坛》2011,31(6):135-136
<正>一、兵书(兵家)的起源《汉志》云:"兵家者,盖出于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根据《周礼》的记载,夏官司马,是掌管军政的军官,西周始置,春秋战国沿置。兵家很有可能起源于这一类官员。《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载宋子罕之语有云:"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徳也。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可知古人对兵的作用认识很深,国不可一日无兵。二、先秦时期朦胧的兵书(兵家)分类(类别)意识  相似文献   
6.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走出"传统-现代"二元对立或二元选择的困境。文化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并非只出现对立或趋同两种形态,还会出现并存、联结等连续形态或中间形态,至少会出现对立、趋同、并存、联结四种不同形态。因此,我们不能再采用传统和现代"二分法",而应该运用"四分法"。我们不仅要把文化遗产放在校园、博物馆、传承人工作室、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习馆等场所看其留存和继承,更应该将其放在具体的经济社会场境(如国家、地区、城市、小镇、乡村等)看其传承和发展。我们既要看到现代化进程对文化遗产的冲击,也要看到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遗产的并存;既要看到文化遗产被动受所处经济社会场境影响的特点,也要看到文化遗产具有的能动性,其可以自主生成各种企业、组织、产业甚至产业集群等。  相似文献   
7.
王贞虎 《职业》2014,(1):54-55
早在1923年,心理学家威廉·缪尔顿就已经观察出,人类看似复杂的上千种行为模式,其实可以简单化。要掌握人心,并非难事。威廉·缪尔顿在观察多年后,得出一套"D.I.S.C."四分法——将人格特质归纳为四大类:掌控型、影响型、稳定型以及谨慎型。台湾行为科学研究者江纬晨和傅家义所钻研的"行为科学",其实就是威廉·缪尔顿"四分法"的延伸,再加上两人多年的观察而得出的一套"行为模式+人格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理论教材中的"三分法"、"四分法"在分类称谓、分类对象、分类标准及其性质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情形,这些现状尚没有引起广大教材编写者的足够重视和注意。词汇自身的多义性、创作手法与文类名称关系的认识缺位导致了"三分法"称谓杂出,此又直接造成分类对象分歧的可能。作为分别诞生于中西不同历史文化语境的影响较大的两种分类法,我们要坚决摒弃西方"三分法"具有相对整一划分标准的系统期望,摒弃执意在"四分法"中寻求单一的划分标准,并和"三分法"进行优劣比较的做法;即便提出了综合性的划分标准,亦不可基于同"三分法"相比较而言。  相似文献   
9.
文体分类是中国文体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些年一些学者就力倡文体分类研究,在新时期文学呈现出新的状况,我们应创建新的中国文学分类理论。中国古代就有发达的文体学,但总体看,中国古代文体文类研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我们要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理论的价值.看到文体分类的丰富性,历史地看待现代形成的文体分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任竞泽 《兰州学刊》2011,(2):129-132
真德秀丰富而系统的文体学思想,主要从《文章正宗》的编纂中体现出来。真德秀的文体学思想可以从三方面来看:一是《文章正宗纲目》所体现出来的,二是王应麟《辞学指南》和吴讷《文章辨体》中所引真德秀文体言论的文献中体现出来,三是《文章正宗》“四分法”的文体分类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