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63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明末清初 ,宋明理学已经发展到极端 ,于是清初文人倡导儒家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以救理学空疏浮泛之弊 ,经世思想成为一时社会思潮的主流。《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无论是功用价值论、创作主客体论还是艺术风格论都由此而带上浓郁的经世色彩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历代诸多诗派中,南宋时期的江湖诗派是一个很有影响的诗派,涉及的诗人众多,仅《江湖小集》和《江湖后集》中就收有一百多人的作品。江湖派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首推戴复古,他以在野之身,写江湖之景,诗作繁富,别具一格,在南宋诗坛上“负盛名五十年”。《四库全书提要》称:“豪情壮采,直逼苏轼”,成为后世江湖诗人标榜的旗帜。  相似文献   
3.
辑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之价值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历史文化分会发起编纂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对将近七千种未被收入《四库全书》的所谓《四库存目》之书,应当给予何等评价,成为争论焦点。本文从史实出发,提出《四库存目》之书未被收入《四库全书》的九条原因,从而肯定《四库存目》之书是一宗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文化史料。面对这一大批日见亡佚的典籍,抢救并影印流传才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4.
5.
正说起朱筠,这个在历史上很有名气的北京人,很多人连他的名字都还是第一次听到,至于他到底给咱北京人长了什么脸,更是一无所知。朱筠(1729年~1781年),字美叔,号竹君,又号笥河,清顺天府大兴县(即现在北京市大兴区)人,嗜好藏书。  相似文献   
6.
《文史哲》2013,(1):2+169-170
<正>史论是中国传统学术尤其是中国古典史学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史论中既有对具体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品评及对具体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有对抽象历史运动规律的体认与洞见。它是古人对历史变迁的理解和解释,是史识的凝聚、历史智慧的结晶。在  相似文献   
7.
首届“中国四库学高层论坛”上的讲话,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关于如何推动《四库全书》研究,也就是以《四库全书》为底本的中华文化研究如何开展。二是在新时期推动新抄《四库全书》活动,也就是以《四库全书》为底本的文化现象怎样光大。研究《四库全书》,就是对中华文明的解说。新抄《四库全书》就是要写汉字、识繁体、读古人、学文化。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及存目图书多达万余,每部图书均撰有提要并注明来源,在撮举大凡、条列得失的同时,对部分图书的版本亦有所交代,但多数情况下语焉不详,偶尔直接忽略。修纂《四库全书》时,汇聚四库馆的图书不乏异本,馆臣概称之为别本,主要包括同书之别本、别集或丛书之别本以及某部图书部分内容的摘出别刻本。鉴于别本的复杂性、特殊性以及质量参差等问题,在遵循“罕见之书有益于世道者”著录、“俚浅讹谬者”存目之原则的前提下,馆臣采取了正本别本均予著录、著录正本存目别本、正本别本一并存目三种处理办法。同时,馆臣还利用别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校勘补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馆臣对别本的利用,以及珍视文献、甄别取舍的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9.
周永年是清代著名学者和藏书家,一生孜孜矻矻,数十年如一日,献身于文化事业。本文主要从倡导“儒藏说”推动《四库全书》的纂修;校勘《永乐大典》;分任《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三个方面论述他对《四库全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沈约《宋书》不立"文学传",李延寿以此为由,在所著《南史·文学传》中以通常被视为南齐人的丘灵鞠居首。后世对《南史·文学传》这一体例多有诟病,其中尤以四库馆臣为甚。经由考察《南史·文学传》及诸类传体例,可知李延寿的做法自有道理,后人批评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