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以下简称"贯通培养")作为北京市职业教育新项目,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新模式。其中,贯通培养外培班学生需要对接国外院校,对其进行国际观教育尤为重要。从历史之鉴、国际之变、国家之需三个层面对贯通培养学生国际观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对于了解、掌握和分析他们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背景下的国际观念,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自身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国际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中国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的国际观念和外交战略思维的调整,以及新的外交政策举措,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以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前提。  相似文献   
3.
各种文化体系都有对人类未来社会的梦想,其中儒家的大同梦想最具有跨文化、超私有的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礼运》中提出的"大同"构想,强调"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这一"大同理想"不仅构成了近现代中国进步追求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在21世纪的今天日益展现出自身的理论价值。因此,今天必须吸收《礼运》大同的未来文明构想,把尊重和爱护生命作为信仰最高准则,学习中和理性与协调智慧,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后,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加,中国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天下观开始受到挑战和冲击,新型的国际观念在中国开始确立.在这一过程中,留学生群体用《春秋》比附公法,为人们接受新型的国际观念架起桥梁;他们积极地向国人介绍近代西方的国际知识和外交观念,使传统的华夷观念彻底崩溃;他们还深刻反思义和团运动中有背国际公法和盲目排外的危害之处,致力于国际法的译介和传播,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为近代中国新型国际观的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40年代,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员,费孝通表现出当时知识分子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对国家内政和国际环境所特有的瞩目与关切。费氏在对国家未来命运表现出深切忧虑的同时,也将目光聚焦于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之中,希望通过对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格局的观察与分析,为陷于困境中的中国找寻一条出路。体现出当时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也为他之后社会文化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一系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他从道德观视阈,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从价值观视阈,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政治观视阈,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从民族观视阈,阐释中华文明蕴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从国际观视阈,肯定中华文化是崇尚和平、协和万邦的"和"文化。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多重视阈,分别指向个体、社会、国家、民族以及国际等渐次递升的多个层级。  相似文献   
7.
园田直外相在推动中日缔约谈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与他的个人经历和中国观有着密切关系。园田直的中国观体现为:为确保亚洲的和平与稳定,应该同中国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因此,在排除苏联干扰,争取美国支持,说服"慎重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园田的政治理念是通过美、日、欧合作的方式帮助中国,将中国拉入西方自由主义阵营,防止中苏接近。园田作为中日友好事业的促进派,为推动中日关系深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早在1983年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社会,国际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合作也越来越密切的今天,探讨培养中国儿童国际观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重视培养儿童的国际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具有战略眼光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康熙来 《市民》2006,(2):11-11
几个月前,当沙龙宣布实行单边和平计划时,许多国际观察家和外交官员都满怀希望,以为永久和平的机遇已降临中东。不过回顾历史就会发现,一劳永逸地实现和平梦想的机会,在这个地方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但几乎每次都以悲剧方式戛然而止,以至于可以被认为是种宿命。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作为责任大国走上了国际舞台,扩大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应对当前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的一种诉求。如何正确的定义国际话语权、运用有效途径获得在国际话语权竞争中的主动权,是中国在建构责任大国身份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世界关注中国,中国需要世界理解。中国必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让世界听懂中国的话语,在国际事务中拥有与责任大国身份相适应的话语权,这也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