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86篇
社会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皇权政治复归、士族政治势力逐渐被边缘化的南朝,士族文人为维护其门第以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向学术文化的深广处开掘,博学融通,试图以繁密、新奇的使事用典建构文学的防线,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学史上"诗以用事为博"的第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2.
九品中正制作为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发展的一个阶段 ,是察举制过渡到科举制的一个必经环节。它的发展演变来自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是为纠正察举制主观性太强的弊端而日益客观化的结果 ,另一方面 ,也是与当时各级官学和开馆授徒的私学全面衰落 ,而士族家学却一枝独秀状况相适应的。九品中正制在特定时期是起到了选拔优秀人才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两晋之际士族移徙与“门户之计”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士族乃汉末魏晋形成的一特殊阶层,他们在晋末大乱时保家护宗、发展势力所凭据的是当时自身的门第。一流高门皆择南迁,次等家族多留北方。乱世分宗,“以冀遗种”,为士族共识,王衍“三窟”用意在此。“门户之计”使留、迁于北方的士族抛弃“华夷之辨”,苦心择人,抓机遇,仕异族,经历坎坷。或正因此,他们比南迁士族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盛海辉  黄思好 《源流》2016,(1):22-23
《源流》:广东省的烈士后裔助学工作,当初为什么是由省老促会、省老区基金会来牵头具体实施的? 黄广伟:烈士后裔助学工作是由省老促会领导、省老区基金会具体组织实施的。上世纪90年代,省老促会和基金会成立以后,通过调研,发现老区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行路难、看病难、读书难等等。  相似文献   
5.
初仕含义的起家官是士人出身等第信息的浓缩,也是六朝士族制社会维护门第流品秩序的关键,故受门阀化洗礼的北魏墓志对此高调标榜。墓志资料显示,伴随着北魏诸公及将军幕府机构的膨胀,原本鲜有高门问津的僚佐逐渐步入清流行列,成为显赫的士族起家官。幕僚释褐对候选者的家世背景有严格要求,三代世资达到旧令五品以上方能入围,以此确保士族的垄断权益。其内部分层清晰明确,功臣后裔、五等封君和精英人士高居新令六品以上,世资一、二品的宗室位列正七品,同等条件的庶姓及世资三至五品者退居从七品,这里折射出崭新的阀阅等级体系和统治集团的构造特征。从幕僚出身者的仕途前景来看,首次调转往往破格超迁,平生所任最高官普遍跨越象征公卿大夫层位的五品官僚线,极具强劲的助推潜质,因而备受士族推崇。评判官职清浊的传统标准就此彻底被颠覆,也引发我们对北魏士族风尚潮流及文化价值取向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26-132
弘农杨氏是我国中古时期最著名的世家大族之一,汉唐间因固守本望而受时人称许。但在唐末五代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士人多离乡里,弘农杨氏子孙也为了生存四处播迁,定居他乡。北宋时期,杨氏后裔的播迁分布范围非常分散且南移趋势明显。入仕途径整体上以恩荫居多、科举次之,但具体到不同地区的家庭又有明显差异。总体而言,入仕北宋的杨氏后裔虽失去昔日的世袭特权,但入仕途径仍以恩荫为主,同时传承习儒传经的优良家风,在科举方面也有着较强的竞争力,使家族能够顺应时代变化,维持家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广伟 《源流》2016,(1):20-21
20年来,广东省各级老促会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满腔热情地开展烈士后裔助学工作,使大批困难烈士后裔圆了求学梦,促进了就业和家庭脱贫,烈士后人共享了改革开放的成果。这一善举受到老区人民和社会各界的赞扬,同时对弘扬社会正能量,激励老区人民艰苦奋斗、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连国良 《源流》2012,(7):53
广东大埔县老促会在省、市老促会指导和支持下,从1994年开始坚持争取资金为解放前牺牲的烈士后裔发放助学金。17年共发放烈士后裔助学金50多万元,受资助的学生达400多人。  相似文献   
10.
论古代百越及其后裔民族的纹身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纹身是古代百越及其后裔民族心理特征的一种外在表现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寓含着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深刻的文化意蕴,孕育出很多与纹身相关的风俗文化事象。从古代美学的角度来看,纹身是一种特殊的人体装饰艺术形式,是古代民族艺术发展史上的奇葩。本文多层次、多角度地深入考证和探究了古代百越及其后裔民族纹身艺术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