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1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英语social science一直被误译为"社会科学"而引很大的起负面影响,原因是英语多义词science汉语中没有整体对应词,。英语science是个多义词,除了第一词义"科学"即"自然科学"以外,还有人文社会学中的"学"、"学科"、"学问"等词义。汉语中用"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学"、"学"、"学科"、"学问"、"技巧"分别对应science的各个词义,却没有一个词从整体上对应science,实际翻译中,"科学"——英语science的第一个词义往往被用来充当缺位的整体对应词science,这就出现以偏代全的翻译错误。social science被误译为"社会科学"是多义词整体无对应词的典型个例。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义延伸有两种主要机制: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以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方式;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方式.认为两种机制在多义词认知过程中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出现连续体的现象.通过以head和hand 两个人体部位词为语料,从转喻和隐喻的连续体现象的角度补充分析了一词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4.
邢的《尔雅义疏》广泛吸取了郭璞及汉魏注家的研究成果,发扬有唐一代正义类训诂著作的优良传统,在声义相通的认识、同义词的辨析、多义词的探究、虚词的阐释,重言词的区分,本义与引申义及假借义的认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后世的《尔雅》研究及训诂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尔雅义疏》是《尔雅》研究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词语的多义现象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人类语言的一大特色。研究词语多义的句法表现,能够更好地认识多义词在组成句子时的句法、语义制约条件。多义词在句法层面往往表现为歧义,而多义词歧义句的句法功能通常表现为幽默、讽刺和双关。  相似文献   
6.
一词多义的产生不是源自词语本身而是语用的结果,演变的机制是概念的隐喻和转喻。因此,词义的建构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是在原始意义的基础上建构词的语用意义,表现出很强的语境依赖性,因而是动态的、可变的。这一探究对多义词的习得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朗文英语联想活用词典》已发行了两版。这两版在关键词的选择与数量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在LLA2中,不同义项被看作同一关键词下的次关键词,体现了多义词义项之间的相关性,更符合多义词的心理表征方式。LLA2中对关键词分类方法的调整以及关键词下词汇位置的调整,是为了帮助使用者更快地找到合适的词。合并关键词时,LLA2对多义词与非多义词分别对待的处理方式显然更合理。  相似文献   
8.
英语歧义现象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是人类多元化自然语言所固有的一种特性。英语中的歧义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的原也非常复杂,仅通过对表象的分析似难达到语言内部本质的深度。通过分析英语歧义句的隐性结构以解释其形成的原因,进而探讨语言规则以外对歧义的形成和制约相关的因素,这对于语言的实际运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语副助词“も”不单含有“也”之意,与其它词重叠使用时,含义比较广。译成汉语时由于语言环境不同,其详法也各不相同.怎样才能充分地掌握好它的用法及译法呢?本文想通过一些例句来对“も”作一剖析,期待能对初学的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语文辞书兼类词和多义词释义中不宜出现原词,今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为例进行说明和分析,并提出三种修改办法,供语文辞书的编纂者和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