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渐渐暗下来,不过下午5时,已经几近夜色,深冬时节夜来得格外早。门响起,他回来了,入门处传来:"睡了?""醒着呢,头疼。""为什么不开灯?"门关上的同时头顶的灯点亮,一片黄晕扰得人头疼欲裂。"这么多年了,还是这样不懂我,如果喜欢亮,我早就开灯了,不是因为头疼不喜欢吗?"窸窸窣窣片刻,一支体温计杵到面前:"试表,温度高必须去医院。"  相似文献   
2.
公元1124年初的一天,趁着茫茫夜色,一支只有200人的契丹小队人马从夹山(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西北)悄然出走。领头的男子是一名败军之将,就在不久前,他刚刚被金兵打得溃不成军,甚至还一度被俘获。逃脱敌营后,他投奔辽国皇帝天祚帝,因为反对天祚帝冒险出击的想法,便被怀疑监视起来。他不能眼看着族灭国亡,再搭上自己的性命。几经徘徊权衡,他终于痛下决心,背叛了他矢志效忠的君主,杀掉了监视他的人,率领自己的亲信出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作家的个性人格入手研究比较海明威和菲兹杰拉尔德的文学创作。海明威有着冰山的品格,他一生奔走于自然与人生的竞技场,蔑视金钱,浑身充满阳刚正气;菲兹则犹如月色中一只受伤的夜莺,他仰慕财富与特权,追逐功利与浮华,嗜钱如命,委曲柔弱……性格即命运,艺术家的性格决定其艺术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故乡的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黑的夜幕下,阵阵狼嚎声从南山坡传来,犹如电流一般,通过夜色的传导,迅速传遍了整个山村。狼来了!一瞬之间,一户又一户的灯熄了,一家又~家的大门关闭了,孩子们不再哭闹,大人们屏住了呼吸。整个村子很快陷入了死~般的寂静,似乎是在狼的嚎叫声中战栗,那接二连三的关门声,算是这个小小的文明世界对于野狼嚎叫的唯一回应。  相似文献   
5.
《21世纪》2010,(3):44-46
1927年8月,一个满天星斗、没有月光的夜晚,不夜的上海已经逐渐安静下来了。 宋庆龄在美国友人雷娜的陪伴下,趁着夜色,悄悄地跨出莫里哀路中山故居的大门,穿过静谧的马路,赶到法国公园附近。那里早已有一辆汽车等在路旁。两人一钻进车内,汽车就急驶往黄浦江边……  相似文献   
6.
殷美生 《老友》2012,(3):21-21
春江夜色景尤佳,月影婆娑竹影斜。曲柳幽屏千里浪.微风香溢满江花。  相似文献   
7.
鉴河夜话     
黄桂宁 《今日南国》2008,(18):69-69
清风明月,翠竹垂柳,小桥流水,灯火人家,这就是广西德保县鉴水河秀美夜色在我脑海中的投影。 入夜,喧闹了一天的县城终于静了下来,万家灯火在深沉的夜幕下相继关闭,在河滨上散步的人群也渐渐离去。我只身一人依着岸边垂柳,静静地欣赏鉴水河迷人的夜色。  相似文献   
8.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充分运用象征手法,使小说中的色彩具有多重寓意:关涉人物的性格和色彩之间的联系,色彩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有象征作用;色彩潜在的音乐性,色彩和节奏强化小说悲剧氛围;从色彩对立,表现作者的矛盾心理和怀旧情怀。  相似文献   
9.
菲茨杰拉德小说中消费主人公和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在,物的价值已不再取决于其本身能否满足人的需求或具有使用价值,而是取决于作为交换体系中消费者的身份符号的价值。而《夜色温柔》的消费场景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一方面,社会低阶层成员被“物化”,成为高一阶层消费者购买、甚至浪费的商品;另一方面,社会高阶层成员的消费选择往往成为努力获得“晋升符号”以向高级阶层靠拢的社会低阶层成员效仿的对象。总而言之,《夜色温柔》中的主要人物都陷于消费陷阱中,陷入对物的符号价值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中,而丧失了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展现的是现代消费社会的主要病理症状。  相似文献   
10.
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菲茨杰拉德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夜色温柔》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小说从存在主义视阈对当时纸醉金迷的物质世界和堕落腐朽的人物灵魂进行了深刻剖析,揭示出那个物欲横流的荒诞世界对人性的异化和腐蚀,指出追寻自由才是人真正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