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斌 《老年人》2012,(7):56
问:每年夏天,一些地方都会举办"伏羊节",在三伏天里大食羊肉。羊肉一直是冬季进补的佳品,人们在夏季吃羊肉,难道不是火上浇油吗?请问羊肉到底适不适合在夏季吃?长沙谭良杰答:其实自尧舜时期开始,就有了三伏天里吃羊肉(俗称"伏羊")的说法。相传三伏天里吃羊肉,能够以热治热,发汗排毒。民间还流传着"夏天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大暑吃羊肉汤,冬天不用穿绒衫"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沈琛 《中国藏学》2020,(1):49-59
文章通过对伊斯兰史料与藏汉文史料的梳理,结合青藏高原的考古发现,对吐蕃与中亚的商贸往来进行研究。吐蕃输往中亚的商品主要是麝香,因而这条商路又被称为麝香之路。动物皮毛、盾牌、盔甲、金银器等吐蕃商品也在伊斯兰世界非常知名。中亚输往吐蕃的商品包括金银器、织锦、香料等。吐蕃与中亚贸易路线主要有海上和陆上两条,前者须通过西北印度到达印度洋港口提(?),与海上丝绸之路汇合。陆路经拉达克、大小勃律,经大食之门到达呼罗珊、粟特、阿拉伯。粟特商人、大食商人、犹太商人都曾活跃于麝香之路上。  相似文献   
3.
试论伊斯兰教在西夏的流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时期,境内活动有不少阿拉伯人,西夏和阿拉伯世界有正常的政治、经贸交往。阿拉伯人将伊斯兰教传入西夏,马可波罗所见西夏末期伊斯兰教的流传情况,正是最好的说明,只不过伊斯兰教在西夏的影响远远不及佛、道二教。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源自阿拉伯的棋弈双陆 ,自北朝时传入 ,至唐宋元间盛行中华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中国与阿拉伯地区关系较为密切的时期.这时杭州经济繁荣,海上贸易兴盛,被称为"东南第一州".大食等地穆斯林使节、商旅因此进入杭州贸易者日益增多.他们中有从海道东航而来的,也有自传统陆路贡道由北南下的.至南宋建都杭州,大食诸国蕃客前来入贡觐见、互市贸易者,更是络绎不绝.他们居于杭城"蕃坊"内,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过着富足的生活,伊斯兰教信仰是其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随着其在华法律地位的确立及礼拜寺院的兴建,伊斯兰教乃亦得以在杭州传播.  相似文献   
6.
南汉刘氏族属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汉主刘氏族属问题为南汉史研究关键部分。南汉奠基人刘谦父子,《旧唐书》、新旧《五代史》均有立传。然自日本学者藤田于本世纪20年代著文提出刘氏为大食后裔说后,族属问题一直悬疑至今。1989年《历史研究》始见刘美崧著文提出俚僚说作出回应,但论说粗糙,语多牵强。本文即针对两氏之说而发。文章分四部分,以事立论,兼评两氏持论之失。题为平议者,恢复旧史原说之意也。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旧文的重写,关于《梦溪笔谈》中“回回”一词的解读,从清乾嘉至今,一直争讼不断。虽然目前回族史界主流意见已采用王日蔚先生“回回即回鹘之音转”的结论,但此说除了“音转”这一语言学上的可能外,并无足够的逻辑的历史证据来支撑其说,特别是这一结论无法解释在宋夏战争的高峰时期为什么宋朝的军事将领会提出“打回回(回鹘)”这样荒谬的口号。余一直坚持反对“回回即回鹘之音转”的观点,旧文《<梦溪笔谈>中“回回”一词再释》完成于30年前,今检思旧文,除否定“回回即回鹘之音转”观点有足够的证据外,原来提出“回回是五代宋以后杂居于西夏境内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观点亦不太准确,且历史之证据链亦有断层。故重拾旧文,增补资料,修罅补漏,并将“回回”一词的传播延及辽夏金三朝,重新提出新的观点,即沈括所言之“回回”即是指唐以后来华的聚居在西夏境内信仰伊斯兰教的大食商人,经宋辽金时代的发展,这一批回回分布区域越来越广,以致散布到西北各地。  相似文献   
8.
许序雅 《西域研究》2012,(1):1-10,142
在唐代,中亚九姓胡通过朝贡、上表请臣等方式向唐朝效忠。他们的朝贡大体上分成三个时期,即618~655、656~712、713~772年。显然,中亚诸胡入唐朝贡的频率和时机,与西域的政治形势及唐朝国势的盛衰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第一时期,中亚诸胡力图摆脱西突厥控制;第二、三时期,九姓胡和拔汗那力图以唐朝为依托,抵御大食的侵犯,摆脱阿拉伯人的统治;唐朝则通过册封,把九姓胡中的康、曹、石、史等国纳入唐朝的西域防御体系中,实现抵御大食东侵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自大食第一次遣使赴唐至怛逻斯之战后唐朝与大食对于中亚"过渡地带"的争夺经过,指出怛逻斯之战本身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是唐朝与大食长期争夺"过渡地带"的必然结果。认为怛逻斯之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唐与大食同时强势进军中亚"过渡地带",打破了双方一百年来在"过渡地带"中势力均衡的局面。而怛逻斯之战后,由于双方在"过渡地带"内的势力均衡局面重新恢复,因此得以保持友好往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再探古老的象雄文明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用详实的考证说明了祆教作为近邻大食的一个强势文化对古象雄苯教形成的影响,论证了象雄的地理位置及其著名的象雄十八王国,用珍贵的手抄本资料阐释了作为古象雄穹部落后裔东迁的曲折历史和传说,作为比较研究结果提出沃摩隆仁是藏族先民对中亚历史地理的整体记忆,是象雄中部的地理地貌和佛家西方极乐世界的启示相结合的产物,是古代中亚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果在藏族苯教文化中的深层积淀的崭新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