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帝天王信仰在湘西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同时又以无处不在的"灵力"影响着湘西大地,致力于湘西开发的历代统治者也对之表现了极大的关注,特别是"乾嘉苗民起义"以来,其"显灵助战"的记载屡屡见诸史籍并得以跻身国家祀典,国家和地方社会在文化资源上的共享和互动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阿尔寨石窟第31窟窟门南侧西壁有一铺毗沙门天王变相图,该铺壁画的内容包括毗沙门天王尊像、毗沙门天王征战、明王护法、奔马猷宝供养、上师说法等五部分.毗沙门天王是佛教护法四大天王中的北方护国天王,其造像最早可能出自汉唐时西域强国于阗.阿尔寨石窟壁画的毗沙门天王人物造型同唐、五代壁画人物造型基本一致,具有中原传统绘画的特点,但与唐、五代敦煌画像有所不同的是毗沙门天王手持标识物和天王周围人物布局起了很大变化.毗沙门天王变相图反映了在蒙古贵族东征西伐的背景下,祈求战神毗沙门天王的保佑,表达对战神的英雄崇拜和信仰;同时,由于战争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蒙古贵族对财宝的需求也越来越膨胀.对战神、财神的崇拜集于毗沙门天王一身,在天王尊像手持物中得到体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从图像中蒙古族形象民俗学资料及第32窟提供的回鹘文"四天王赞"可以大致判断,第31窟毗沙门天王变相图中上师说法的场景,可能是八思巴字创制之前一次关于藏传佛教重大佛事活动的场面,具有鲜明的藏传佛教特征.征战图像中的骑士和上师说法的人物着装均为蒙古服装,与唐、五代毗沙门天王眷属所着汉族宽袖裙福不同,具有鲜明的蒙古族民族特征.这些特征表明,这是一幅蒙元时期创作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白帝天王或曰三王是湘西地区影响最大的本地神祇,在湘西流传着众多异文。用故事学的方法梳理这些异文可以发现:伴随本地区的社会变迁,白帝天王传说的核心母题由最初的“威慑”,后变为“忠顺”,至清后期转变为“三王之母”,同时,神祇的功能也出现相应变化,从早期的神判,中期的教化,发展到后期的赐福。在信仰流变的过程中,不同的群体都参与了神祗的构建。作为一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三王信仰中的人与神关系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家罗尔纲曾为太平天囯的开国史勾勒出"集结团营→揭帜起义→登极建元"的发展脉络。其中心事件是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1月11日)于金田的揭帜起义,此前的金田团营是其准备阶段,而咸丰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天王洪秀全于武宣东乡的登极建元等则是其后继的结果。本文依据确凿的史料,提出:天王洪秀全早于道光三十年二月二十一日(1850年4月3日)即已秘密登极,其后才是同年十月初一日杨秀清等人于金田等处发动的公开揭帜起义、十二月初十日在金田的祝寿建元等一系列事件。太平天囯开国的真实历史进程应是"天王登极→起义勤王→祝寿建元"。本文对是否仍以公历的1月11日为太平天囯起义纪念日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佛教神灵毗沙门天王护城保民的特性鲜明地表现出来,在其流行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保护城池的重要神灵。随着它在民众中盛行程度的增强,其所具有的功能不断拓展,从掌控生死、消灾去病到驱除鬼魅、送子迎福无所不能。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佛教在唐宋时期的中国化、世俗化有一定的关联,同时,也与毗沙门天王的原始身份以及当时北方城市战乱频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沈淦 《山西老年》2015,(4):18-19
1903年3月1日至7月1日,日本政府在大阪市的天王寺举办"第五次国内劝业博览会",又称大阪博览会,分列农业、园艺、矿冶、化学、工业制作、教育学术、卫生、经济各门,一门之中又各分类,共有8处展馆;另外还设有参考馆,展出各国物品。由于日本方面遍邀中国各省官商赴会,清政府便组织了湖南、湖北、山东、四川、福建等省参加展出。然而,博览会期间发生了一些侮辱中国人的事件。博览会开办之初,在东京的3个中国留学生秦毓鎏、侯鸿鉴、秦平甫就特地从东京赶到大阪博览会现场,想一睹来自祖国的物产工艺,以  相似文献   
7.
唐代城市保护神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与宗教的关系显示出时代的特性。来源于佛教的毗沙门天王呈现出游离佛教的态势,其神性的一部分逐渐分化为中国的民间信仰,神性的另一部分则与道教神祇李靖相捏合;起自民间的城隍神日益向道教靠拢,成为被道教整合的一位民间神灵。这种演变过程,既表明了城市保护神自身的发展态势,也反映出这一时期佛、道二教的民间化走向。  相似文献   
8.
张爽 《职业》2010,(7):55-57
“谁说我是高材生啊,我就没见过谁高考分数比我还低的!”  相似文献   
9.
白帝天王曾经是湘西社会众多神灵信仰中较为典型的一种①,为苗、土家和汉等族人民所崇祀。有关神明来历的传说纷繁复杂,从明清方志资料记载以及民间神话传说来分析,白帝天王信仰是湘西社会对宋以来凸现的新的社会力量的敬畏,同时又与白虎廪君崇拜有着某种潜在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博览》2015,(3):80-89
本篇展示精美的唐卡,都是当年俄罗斯的彼·库·科兹洛夫(1863.10.15—1935.9.26)到达沙漠中的黑水城探险挖掘到的宝物中的一部分。黑水城唐卡记录收获300多张,目前都存储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博物馆中游客是不允许拍摄黑水城唐卡的照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