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句丽族的族源是比较复杂的,既有来自蒙古草原东部的貊人、夫余人,也有东北古 老的居民秽人、句丽人、真番人,还有来自中原的汉人。在简句丽政权统治下,上述民族进行长期 的民族融合,而后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并被贯以其政权的称呼,被称为高句丽人。  相似文献   
2.
魏晋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势力进入辽西地区,并不断壮大,先后建立了前燕和后燕政权,加之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建立的后燕政权,三燕在辽西地区统治长达100余年。除了政权主体慕容鲜卑人外,辽西地区还有大量汉族、夫余、高句丽以及鲜卑其他部的居民。这些居民通过不同方式进入辽西地区,并对三燕政权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句丽族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的族源是多元的 ,其最早的源头应是青铜时代的高夷 ,而高夷既不是秽 ,也不是貊。作为以秽人为主源的夫余人以及青铜时代延续下来的貊人残部 (小水貊、“貊国”遗裔、梁貊 )也是高句丽早期的重要族源 ,但最早演变为高句丽族的应是分布于今富尔江流域的古高夷人。至于汉族 ,自高句丽开始形成时就是其来源之一 ,在高句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汉人融入到了高句丽族之中 ,从而汉族成为高句丽的最大族源。此外 ,融入高句丽的还有沃沮、肃慎 (挹娄 )、鲜卑、契丹、百济、新罗等族。值得强调的是 ,高句丽族的形成同古朝鲜并无多少联系 ;无论是箕氏朝鲜还是卫氏朝鲜 ,在地域上同高夷以及后来的高句丽五部皆不相重合 ,古朝鲜的先人良夷在青铜时代同高夷和貊人存在的空间皆无相同之处 ,而当高句丽族形成之时 ,卫氏朝鲜已为汉武帝所灭 ,古朝鲜族大都融入汉族之中。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反映。一个民族自然形成文化势必要打上其征服能力及所处环境的烙印。高句丽处于高山深谷中,却有着浓郁的农业文化,与其征服能力、自然环境都不相匹配,显然这种文化是外来的,也就是说,高句丽文化不是自然发展形成的,而是由内地直接或间接传入的。从物质生活、典章制度、风俗文化诸方面都能找到内地文化传播的证据。本文即从此入手,探讨了高句丽文化的渊源所自,分析了内地文化传入高句丽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5.
关于夫余的活动中心,有呼嫩平原和松辽平原两种说法;夫余的王城有前后之分,前期王城多数学者认为在吉林省吉林市,也有吉林农安、辽宁西丰等意见。后期王城有辽宁昌图四面城、吉林农安、吉林四平一面城、吉林柳河罗通山城、吉林榆树一带、吉林辽源龙首山山城等意见。  相似文献   
6.
东汉对夫余国的重视,最突出的表现是夫余王葬用玉匣.玉匣即玉衣,东汉赐予夫余王葬用玉匣的时间断限开始于安帝永宁元年(120)至顺帝永和元年(136)之间,原因之一是夫余与东汉往来密切,具备了东汉皇帝赐予夫余王葬于玉匣的条件与可能性;原因之二是面对东北诸夷混乱局面,夫余王夫台遣子尉傀台为东汉平乱做出了贡献,东汉对夫余王的亲自到访“作黄门鼓吹、角抵戏”,这是赐予夫余王葬用玉匣的最佳和合理时机.而赐予葬用玉匣的结束时间为延康元年(220).从形制上看,夫余王葬用玉匣符合“银缕”的可能性.已使用玉匣的是夫台和尉仇台,文献中最后的玉匣主人是简位居.夫余王葬用玉匣的出现,一方面可见其葬制规格之高;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夫余国在汉魏时期曾强大一时,堪称东北边疆最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在东汉的政治版图中居于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7.
利用文献解读高句丽民族起源,需要区分两个问题:第一,文献撰写的角度是民族史还是政权史;第二,民族起源与王族来源的不同.基于此,高句丽民族起源的解读应以《三国志·高句丽传》等民族史文献为依据,而《魏书·高句丽传》等政权史文献与高句丽民族起源无关.  相似文献   
8.
靺鞨是6世纪中叶至10世纪初活跃在东北亚地区的一个古代部族,与古代中国和朝鲜半岛国家有着密切的互动与交往.但是,朝鲜半岛的第一部正史《三国史记》中有关“靺鞨”的记载,早于中国史书600年,引发了学界对“靺鞨”理解上的混乱,值得探讨.从历史地理方位以及相关记事来看,《三国史记》所载“靺鞨”并不是对某一民族的专指,而是对不同时期、不同部族的泛指.  相似文献   
9.
"夫余"与"句丽"语义考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夫余一词最初是指舒缓起伏的平原和丘陵.作为族名,意思是生活在那片舒缓起伏的平原和丘陵地区的人们.句丽一词最初指弯曲隆起的高山.作为族名,其与"离"一样,都是指生活在弯曲隆起的山地的人们.夫余、离、句丽,作为族名,都源自其所活动区域的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就"夫余"建国的时间问题聚讼不已,大概有四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秦汉之际说"、"武帝时期说"、"宣帝时期说"和"元帝时期说"。但依据"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理论和文献分析法可知,《论衡·吉验篇》所述东明建立夫余国的神话更接近历史真相。研究表明,夫余建国的时间当发生于春秋时期或春秋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