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威尔的思想遗产并不仅限于他的小说文本和批评文本,尽管这些文本是我们走近并走进奥威尔的思想精神世界的最主要途径和方式。作为20世纪上半期英国最有思想和文学个性的文学家,奥威尔的思想遗产与他的文学遗产是相伴相生的,甚至可以说,他的思想品质也就决定了他的文学价值和品质。奥威尔从对家庭以家长为中心的威权专制批判开始,到对大英帝国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各种极权主义的批判等,并没有因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土崩瓦解而失去其思想和精神价值,尤其是他对威权、体制以及极权主义的批判,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位严肃认真的思想者,至今仍然具有不可忽略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乔姆斯基提出的“奥威尔问题”是权力运作的泛在化和隐秘性问题。根据福柯的微观权利理论,分析发现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和儿童之间也存在一种隐秘的权力作用模式。教师通过有意无意的规训手段,对儿童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约束和控制,使幼儿园“向上服务”。学前教育中规训的存在有社会背景对教育的浸润和教师对教育习俗的盲从两方面原因,若不加以觉察和控制将会妨碍“以儿童为中心”理念的真正落实。可以从提高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和与儿童平等对话能力两方面入手,弱化“奥威尔问题”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使规训成为善的教化手段,为儿童赋权。  相似文献   
3.
遗憾事     
《中外书摘》2014,(10):109-109
2014年8月28日,年仅41岁的翻译家孙仲旭因抑郁症自杀。 孙仲旭短暂的一生完成了30多部译作,包括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齐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动物农场》等众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乌托邦文学是西方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鸟托邦文学更是发展到了它的反面——反乌托邦文学。托马斯·莫尔在他的《乌托邦》中描绘的理想王国到了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却成了一个梦魇般的人间地狱。两位作者对乌托邦社会的幻想和幻灭,究其原因,主要是二者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个人经历和所受到的文学影响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在以往有关奥威尔研究的成果中,大多关注奥威尔的反极权主义思想,并将其作为奥威尔文学创作的思想基础.实际上,反极权主义只是奥威尔文学创作中体现出的一个方面.正确的做法应该首先从公共知识分子的特征入手,探讨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奥威尔如何将公共知识分子的思想贯彻到其文学创作之中,全面准确地把握其创作的总体风貌,避免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7.
从文化的视角对乔治·奥威尔的创作作品做出解读,探讨英国传统文化对奥威尔创作的重要影响,以及乔治·奥威尔反极权主义作品所体现出的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入学不久,系里就给每个人发了一份涵盖古今中外各路文学经典的必读书目。这显然是开宗明义表明学院文学教育基本等同于经典传授。不过这份书目似乎并未产生多大效果,甚至在被他人目为"文艺青年"的几个人中,也没有谁真正一本正经、按图索骥地进行阅读。至于我,因为某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王小波,一发而不可收之下继续读他所赞赏的作家如奥威尔、杜拉斯和卡尔维诺  相似文献   
9.
《如此欢乐童年》是奥威尔晚期写作的回忆性自传散文,这篇散文蕴含着作者强烈的反特权意识。论文通过分析他对学校教师鞭子教育的憎恶、对阶级差异和阶级特权的反感、对强者规则的挑战来透视奥威尔对权力的批判态度,从而认识到奥威尔的这种反特权意识与其后期的反集权主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有助于理解奥威尔创作中的权力情结,以及贯穿奥威尔一生写作的有关权力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奥威尔文学创作围绕人道主义思想,以公共知识分子的情怀,广泛关注社会问题,其作品超越了单纯的文学范畴,而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与人文价值。作为人道主义者,奥威尔在其作品中通过关注贫穷、质疑殖民话语、反对极权主义、反对舆论独裁、强调生态保护等主题体现着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