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属孔子思想的重要范畴,春秋时期社会的失序决定了孔子特殊的重礼情结。顺应春秋时期的礼治思潮,孔子寄希望于礼治秩序的重建,试图通过个体的理性自觉实现境界提升,由个体之“仁”重建理想的礼治和谐社会。孔子的省刑或无刑的主张,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情怀,与其后来的法家有不同的思路,其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对今天和谐社会的建构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汉代以来,庄子学说一直归属于道家门下;庄学是老学的继承者,是以"老学"为理论抽象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业已成为一种固定的认知模式。但是,若将《庄子》内七篇和《老子》两个文本进行分析、比较,则可以看到,庄学与老学的相同之处仅仅表现在一个共同的起点——原始的"道"概念,而其学说的宗旨和目的却十分不同。在判断一种学说的性质和归属时,我们应该以学说的宗旨和目的作为基本的权重指标,而非其立论的起点。基于这一原则,庄学是一个独立于老学之外、自成一家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从国家制度上讲,礼是权力与权力之间正式规范,只对官员有约束力,官员通过身教来引导民间的人伦关系秩序;刑才是对民间的强制性规范.礼对官员的制约是主要的,刑对民众的强制是其次的.孔子并没有主张权力介入民间伦理的极权主义思想,相反主张为民众留下"宽"的自主空间.但礼制对官员的制约力在实践中流于主观化,因而礼会形同虚设,权力关系必然陷于紊乱,导致政治乱局.孔子讲的"无讼",是治理的结果,而不是治理的手段或工具;不是要人不打官司,而是希望社会少产生一些冲突.一个客观化运作的礼制(权力关系规范)是法律灵验运作的前提.做为"良官宗教"的孔学,其现代转型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而首要的工作是正本清源,还孔学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由于知识界在对"传统"一词的理解上存在着歧义,因此长期以来,在《新青年》同人是否全盘反传统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声音。其实,《新青年》同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特殊而复杂的历史情缘,清末民初新旧杂陈、内忧外患的特殊历史环境正是这种情缘形成的根本原因。这一历史情缘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在朴学,孔学与孔教,传统上、下层文化这三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新旧杂陈的文化格局使《新青年》同人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传统文化情结;另一方面,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以及对"伦理的觉悟"的深刻认识迫使他们只能将文化作为一种达成政治目的的手段,而将那份固有的传统文化情结深埋心底。反专制、倡民主、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以及"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淑世情怀促使他们这一代五四先驱义不容辞地走上了一条"为政治而文化"的特殊道路。  相似文献   
5.
6.
中国近代将"创新"与"保守"看作价值相反的两极,孔子的"述而不作"的文化态度便成为孔学研究的一个争论焦点.事实是,任何文明或文化要平稳前进,必须有"创新"和"保守"两股力量.对于孔子的"述而不作",我们不必讳言"保守",亦不能讥其"保守".进言之,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史来说,孔子的"述而不作",正可以纠现代学人一味"创新"之偏.  相似文献   
7.
8.
佚文 《今日南国》2007,(15):56-57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  相似文献   
9.
"礼"和"仁"是孔子思想的重要范畴,"贵礼重仁"是孔子思想的主体.本文认为春秋时期礼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仍充当重要角色,也给普通士人提供了进身的阶梯,孔子贵礼是和当时的礼治思潮相适应的.尽管礼是社会和谐秩序建构的重要手段,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面临着新的整合,因此儒家的秩序理想难以化为现实,但孔子的秩序和谐理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论语注》诠释特点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有为认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三统三世、大同小康、托古改制,然孔学被曾学遮蔽,被刘歆篡伪,被宋儒歪曲,故他以《论语注》为载体,援西入儒,对孔子极尽赞美之辞,弘扬孔学大道,绘制社会发展的改革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