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系列论文则是对孙绍振先生丰硕的研究成果的深入研究,着重剖析其理论体系中的形式主义因素和解构主义精神,前者表现为对于研究范式的自觉铸造与贯彻到底,后者则表现为对僵化的正统马列文论与横移的西方文论的颠覆与拆解.研究的目的在于为中国文论界乃至整个学术界所欠缺而又亟需的研究范式提供一枚具有示范意义的标本.  相似文献   
2.
本系列论文则是对孙绍振先生丰硕的研究成果的深入研究,着重剖析其理论体系中的形式主义因素和解构主义精神,前者表现为对于研究范式的自觉铸造与贯彻到底,后者则表现为对僵化的正统马列文论与横移的西方文论的颠覆与拆解。研究的目的在于为中国文论界乃至整个学术界所欠缺而又亟需的研究范式提供一枚具有示范意义的标本。  相似文献   
3.
孙绍振的文艺美学思想与康德的批判美学、黑格尔的美学理念、正反合三位一体模式,有可比性的对应关系.孙氏新美学原则的当代性反思判断,主要对"美是生活"论、"生活决定"论与"政治一元"论等三大传统观念提出挑战、质疑与反拨;其学理则进一步对机械反映论、二元对立论与非审美论等三大形而 上悖论作出批判与超越;然后又以二律背反、正反合三位一体模式与波普尔的证伪与证实相结合方式等方法论模式,建构起自己的美学系统.  相似文献   
4.
正师母曾经对孙老师说:"你的学生神经都不正常!"至少基本如此。比如我就不正常。那一年,还是大学三年生的我被孙老师推荐参加一个笔会,我竟在会上打起架来了。文人相聚,应该流觞曲水、弦歌盈耳,竟然动粗,简直斯文扫地。据说,笔会组织者因此给了孙老师一句评语:"有其师必有其徒!"孙老师至今还喊冤枉,说他再怎么也不至于去动拳头。但据说孙老师跟人辩论,也曾经辩到挽起袖子的。即使不动拳头,他的语言也如子  相似文献   
5.
写下这行字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耳畔回响着孙绍振教授的一句话:“我的感觉就是,这位老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是一般的热爱,而是以自己的生命的全部热情投入到这节课去了。”这是我在参加福建省电教馆举办的“福建省第二届新作文教学研讨会”上执教《新老师印象记》后,孙教授给我评课时的开场白。记得当时我流泪了  相似文献   
6.
2006年4月18—19日,在厦门翔安马巷中心小学举行全国生命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著名学者钱理群、孙绍振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关注“乡村教育”,并与著名教育学者张文质和小学老师对话、交流“,为中国乡村教育寻找出路”,为小学语文教育开“药方”。张文质:钱老师工作繁忙,有自己的教育研究方向,是什么吸引你到马巷这所乡村小学?钱理群:确实不容易,为什么我这么急着来?首先是被孙绍振教授深入关注基础教育的精神和举动所打动,我们看到了全国高考大一统体系的“逐渐瓦解”,福建省高考作文分值的提高,“孙氏初中语文教材”在一些地方颇受欢迎…  相似文献   
7.
富有挑战性的孙绍振在挑战中构建了幽默话语,其构建核心在于解构。在幽默散文中,他颠覆了传统形象观念,颠覆了常理常规,颠覆了情感倾向,颠覆了语言规则,解构了可能的与不可能的一切。对孙绍振幽默散文的审美是从话语表层的颠覆转化为深层平衡的审美体验过程,是从审丑到审美乃至审智的重新建构。语境参与从颠覆到平衡转化的全过程,是链接解构与重建的桥梁。在语境的参与下,孙绍振幽默话语以语境悖离与适应、荒谬与理性、审丑与审美等一对对辩证统一关系构建了其审美体系。  相似文献   
8.
孙绍振是福建师范大学的教授,是著作等身的大作家。作为教授,孙绍振思想之敏锐学问之渊博已广为人知,而他出众的口才也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孙绍振的好友、美国人克罗斯教授对孙有如下评价:“无论是演讲、上课还是和  相似文献   
9.
发财的感觉     
突然收到来自尼日利亚的一封信,是一个不认识的人发来的,说是由于政治上的变乱,发信人的一笔款项(两千六百万美元)卡在该国中央银行里了。只要我提供一个账户,就可以把款项提出;其中的百分之二十就属于我。算了一下,五百多万美元。凭良心说,我想象不出,这么多钱对我有什么用处,像我这样的人,无论如何浪费,一辈子也花不完这么大一笔钱。  相似文献   
10.
孙绍振的小说理论突破了传统小说理论真善美三种价值统一的关系,提出这三种价值应该是一种"错位"关系.错位关系在小说中表现为不同人物情感感知之间的多元"错位".孙氏的理论不但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又有理论的高度原创.他善于凭借着自身的艺术直觉,对作品直接进行原创性地概括,这让他能够大胆地对西方理论提出质疑和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独创的"错位"范畴.这个范畴贯穿于他的全部文学、美学和幽默学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