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教育始终以孝慈精神为形上依据。孝慈精神作为形上依据具有如下合理性:一是拥有可靠的形成基础,二是适应传统的社会结构,三是蕴含稳定的利益实现机制,四是关涉现实与超越的统一,五是它外化所形成之道德规范切实有效。鉴于家庭结构、价值传承相一致,孝慈精神也理应成为中国现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形上依据。只不过,孝慈精神须经历一个现代化过程,被赋予现代的内容,以适应改变了的社会与家庭。孝慈精神现代化,不仅要适应现代社会、家庭的特点,而且还须顾及其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因此,孝慈精神现代化是孝慈精神全方位的现代化,且现代化的孝慈精神应具有亲子人格的平等性、权利义务的双向性、亲子交流的情感性、主体行为的自律性、相互忍让的宽容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民家庭道德观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完颜华 《中州学刊》2006,(6):118-122
通过对《2005—2006全国公民道德状况调查问卷》中有关家庭道德方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传统家庭道德中合理因素仍在发挥其作用,传统“孝慈”观念中的合理成分基本得到认同,邻里关系基本和睦;而对日益突出的新的家庭道德问题如婚外恋等现象的考察结果表明,性观念日益开放,婚姻稳定性在下降。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社会中,孝慈精神是亲子伦理精神的核心内容。孝慈精神逻辑上主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但事实上却重孝轻慈、表现为一种权利义务失衡的价值选择。在现代社会中,社会转型形成个人独立化趋势与家庭私人生活领域化趋势,而此两大趋势迫使人们排斥权利义务失衡的价值选择而追求权利和义务统一的价值信念,最终导致亲子伦理精神的现代危机。在亲子伦理精神的现代重建过程中,首先要确立法律层面权利义务观的基石地位,其次要重视道德层面权利义务观的提升功能,其三要慎用法律作为道德底线的强制权威。  相似文献   
4.
孝慈文化融入祠堂中,成为族人共同的文化心理定势。从恭敬慈爱、承志守业、重祀追远三个方面阐释祠堂孝慈文化的基本内涵,分析其对族人伦理道德观念产生的重要影响。祠堂孝慈文化独有的亲情感染力,可以促进个体道德自觉性的提升,进而为建立和谐的家庭代际关系奠定根基。  相似文献   
5.
王成 《东岳论丛》2002,23(5):122-124
孝慈 ,是中国传统道德极其重要的规范。儒家称之为“人伦之公理”。历代统治者和众多思想家也把它当作治国治社会的重要手段。孝慈既是对父母子女首要的、基本的要求 ,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发点。今天 ,孝敬赡养父母、抚育子女仍然是社会主义新公民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6.
孝慈精神与现代家庭伦理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富含“孝慈”精神,重视父慈子孝。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经历了痛苦的历史转型。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更是从政治上、制度上、经济上推动了新型家庭伦理的建设。文化大革命严重地冲击了传统家庭伦理,而改革开放后对经济因素的强调也同样在传统与现代家庭伦理之间形成碰撞与冲突。在今天的家庭伦理的建构中,传统的“孝慈”精神应当成为有益的思想资源,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2005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应邀到淮安担任江苏省首届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评委的著名京剧大派青衣花旦黄孝慈,抽空专程赴淮安楚州区桃花垠畔的周恩来纪念馆瞻仰,并向周恩来纪念馆赠送了1964年周恩来接见她的照片。  相似文献   
8.
孝与慈是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规范,而支撑这种基本规范的是孝慈精神。孝慈精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养育的、调节家庭长辈与晚辈之间利益关系的价值理念,即长辈应关心爱护晚辈以尽慈道、晚辈应敬爱长辈以尽孝道的思想意识。孝慈精神对于构建现代家庭伦理具有三重意义:一是家庭纵向伦理关系的内在需求;二是现代家庭功能实现的伦理保证;三是构建现代家庭伦理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9.
谢枋得的思想品质被后人称为“叠山精神”,其内涵包括誓死抗元的爱国精神;关心百姓的爱民精神;敬老爱幼的孝慈精神;不慕名利的廉洁精神;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叠山精神”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0.
王常柱 《河北学刊》2013,33(1):44-48
家庭道德教育是在形上依据指导下的合目的行为。数千年间,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道德教育始终以孝慈精神为形上依据。孝慈精神是中华先民从生老病死之人类学事实出发,基于自身生存的基本需要与功利算计,从孝爱与慈爱之人类情感中转化而来的价值自觉意识。孝慈精神作为传统家庭道德教育的形上依据,具有如下合理性:一是拥有可靠的形成基础;二是适应传统的社会结构;三是蕴涵稳定的利益实现机制;四是关涉现实与超越的统一;五是其外化所形成之道德规范切实有效。孝慈精神对于中国传统道德的形成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