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3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10篇
人才学   4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17篇
理论方法论   169篇
综合类   2538篇
社会学   168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北江蛮是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重要一支.北江蛮彭氏为"蛮酋"大族历来是学界所热议的主题.北江蛮的族属源流问题虽在争论中出现"彭氏江西说""彭氏土著说"等诸多说法,但北江蛮彭氏应是"土著"与汉人等融合的结果.北江蛮彭氏在地理分布上为忠顺、龙赐、溶州、高州等十八处羁縻州,而非正史所载二十余处.同时,北江蛮彭氏世系记载存在诸多错误,例如自允殊至仕羲乃四世而非五世等谬讹.  相似文献   
2.
3.
一般情况下,结局决定一个戏剧的命运。开放式结局是介于悲喜剧之间的一种不冷不热的结尾方式,西方戏剧《怀疑》和我国近几年的《蒋公的面子》,都运用了这种结尾的方法。开放式结局不仅为观众带来了绵绵不断的余味,而且还将观众的地位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为戏剧的创作带来新的风气。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官员回避制度的成熟时期。宋代回避制度对官员有着严格的限制,从官员科举入仕到任职期间的人事调动和任免等都给予了明确规定,其具体内容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科举回避。宋仁宗时期,科举回避制度得到发展;南宋时期,明确规定参加科举考试之人要回避在当地为官的亲属等人,而且对各地的解额也做出了严格规定,完善了回避制度;宋孝宗时正式将科举回避的规定写入省试条法之内。二是籍贯回避。宋太宗时期,下诏登记官员户籍,开始实行籍贯回避制度;宋真宗时期,针对特殊的地域状况,放松了对官员任官籍贯的限制;宋神宗时期,规定不得任用本地人为官,以免出现割据作乱的情况;南宋时期,为解决大批南迁官员的人事任用问题,重申籍贯回避制度。三是亲属回避。宋真宗时期,规定经略安抚司和监司等官,在同一个地方任官者须避亲。宋朝荐举人才时,也须回避亲属。四是同年回避。宋朝建立之初,司法案件的检查、勘验者与审判者,如果是科举同年的关系,需要回避。宋真宗时期,朝廷又规定:司法官员只须回避同年同科者,同年不同科者不在回避的范围之内;随后,又取消了既是同年又是同科及第官员互相回避的规定。五是司法回避。宋神宗时期,回避制度的范围有所扩大,实行了司法回避,南宋时期司法回避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六是同僚不和回避。宋神宗时期,同僚不和也在回避的范围之内。宋朝官员回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势力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对澄清吏治和减少腐败也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受到皇权和权臣的影响,其执行难以尽善尽美,也没有改变宋代吏治腐败混乱的局面。宋代官员回避制度对今天的人事任职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以史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发挥回避制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竹文化在中国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的文人墨客、士大夫对竹子情有独钟。在长期的文化活动中,竹子的生长特征被拟人化,竹子的精神进而升华至道德、精神层面,并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竹文化”。文章拟从竹子对宋代文人思想的影响来论证竹子对宋代文人画的重要影响,文章以文同画竹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宋代民事诉讼中,受到"息讼"思想的影响,审判官们往往把"息讼"作为司法审判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调处成为息讼的主要手段,可为今日构建中国法治之路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App教学、"微时代"、远程教育等背景下,我国涌起"微课"教学热潮,但如何将其有效应用于语文教学的特定文体中,采用何种具体模式组织教学的研究较少。通过对"微课导学"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结合戏剧的舞台性、操作性较强的特点,构建了以"微课"和"导学案"为载体的戏剧教学的"微课导学"模式,为戏剧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具体事实论述了《讲话》对杜鹏程思想、创作的影响。杜鹏程之所以能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主要是《讲话》精神哺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论述美国现代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传承。文章首先分析了悲剧对古希腊人精神上的重要意义,接着讨论现代社会中,奥尼尔是如何在作品中体现古希腊悲剧精神的。文章批驳了一些评论家的观点,并从奥尼尔在剧作中高扬的超出物质实利的梦想,以及其悲剧主人公身上表现出的梦想努力奋斗、勇于舍弃一切的精神和行动的力量两个方面,肯定了他剧作中的古希腊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有学者对戏剧进行了形式主义的研究,其方法论借鉴于叙述学。叙述学是通过对小说的分析而总结出来的文学理论。在分析戏剧的叙述形式时,直接套用叙述学的相关理论是不恰当的,其应用时需要经过一定的转换。在小说文体中,存在两类最重要的叙述者类型:第一人称叙述者和第三人称叙述者。其中,第三人称叙述者只存在于直接引语中,此时的全知叙述者沉默或者隐蔽,将叙述者的功能转让给了他(她)。同样的,在戏剧文体中,第二文本中的叙述者可以对应于小说中的全知叙述者。第二文本的叙述者作为戏剧故事之外的叙述者,叙述戏剧人物的外貌或心理状态等情况。在大部分戏剧文本中,第二文本中的叙述者是沉默的,而戏剧中的人物作为第三人称叙述者承担了叙述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