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融合”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从自己的视域出发,在两者间的边缘领域,以沟通、对话的方式,形成和发展的一种镶嵌关系。这种关系表征为“民主—平等”、“创造—生成”、“持续—开放”和以人为本四个方面,它意味着走向并建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合理联结,在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自我的拓展中,达到师生有效交流,进而实现人的精神世界的完满建构。  相似文献   
2.
在中西政治文明的进程中,政治建构对于哲学人性论的依赖,一直是一个通贯的文化景观.任何政治都隐含着关于人性的假定,对于人性的不同预设导致了迥然不同的政治旨趣.西方国家崇尚法治与分权制衡的政治追求基于它对人的局限性和恶性的体认,中国历史上崇尚德治与集权专制的政治基于它对人性的完满和本善的预设,而理想的政治设计和政治运作应以对人性善恶的全面把握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的问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只有让写作回归生活,活话作文源头,形成创新意识何创造能力,才能使学生写出底蕴深厚、文质兼美的文章,才能使作文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做法是:一、开掘生活源头,激活主体的创新能力。二、实现完满人格,培养主体的创新精神。三、审视社会文化,发展主体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5.
《狼图腾》是一部充满内在矛盾的文本。一方面,它运用了一系列的文学美学策略来建构自身理念的合法性;但另一方面它的立论基础又包含若干具有天然局限性的思维范式。一方面,它巧妙利用了当代人的线性进化论的心理积淀等进行自身的完满运作;但另一方面,它的"输血"论的强权本质等又造成了其理念运作的裂隙。《狼图腾》现象的复杂构成,显示出小说作者的写作宗旨与创作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艺术角度对《玩偶之家》作了阐释。文章认为,易卜生找到了“完满的定在”,从而使剧本具有最大可能的涵蕴性和包容性,获得“一粒砂中看见世界”的艺术效果;娜拉圣诞前夕的复杂心态不是语言所能牢笼,易卜生以圣诞舞会为契机,让她直接用舞蹈语汇倾诉自己的内心,显示出不同凡响的震撼力;娜拉离家出走是娜拉性格发展的必然,触及的又是“精神上的地质形态”中的原始地层,因而“在她身后发出的碰门声比滑铁卢或色当的炮声还更有力量”。  相似文献   
7.
童年期作为人生的初始阶段,对每个人的发展有着奠基性的作用,个体童年生活的完满与否直接关系着其整个人生的发展,童年对个体的发展及整个人类的发展具有"根"的作用,而儿童能否过完满的童年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人儿童观的正确与否。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对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以及确立儿童教育的近现代立场具有功不可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般历史意识包含两个方面 ,即一方面人类无限进步 ,另一方面人类在这种进步中终将达到一种终极的完满境界。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但也并不和谐。单有前者 ,人类的生活会失去意义 ;而单有后者 ,会使人类生活趋于无聊 ,也会使有限性的东西有机会冒充为终极完满性境界。因此必须将历史终极完满性作为承诺性的实践公设来看待 ,这样既赋予进步以意义 ,又杜绝了对历史终极完满性的实然性误解 ,避免生活质量的败坏。  相似文献   
9.
笛卡尔对上帝存在的论证,主要是从完满存在的观念和自我的有限存在这两个论据展开的.处于思想近代化初期的17世纪复杂的思想背景,决定了那个时代思想的多重性和复杂性,信仰主义与理性主义的交织差不多是笛卡尔及其同时代杰出思想家们的共同特征.而上帝,无论是作为信仰的根基,还是作为理性之先定必然性,都是笛卡尔哲学体系不可须臾离弃的支点.没有这个支点,笛卡尔的思想就成了无根的游魂.  相似文献   
10.
伽达默尔的前理解学说(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汉鼎 《河北学刊》2008,28(1):53-62
本文试图阐明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即诠释学循环、前理解、事情本身、完满性前把握、时间距离等,特别指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关于理解循环的三个必要条件,即前理解、事情本身与完满性前把握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前理解来自同事情本身的关联,并根据完满性前把握这一预设而进行修正,从而达到对事情本身的正确理解。正确理解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前理解学说,则可以同科学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所谓客观解释划清界限,又同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所谓主观解释表明分歧。本文还探讨了诠释学从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的发展,认为伽达默尔的前理解学说虽然是从海德格尔的理解前结构发展而来,但由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历史性深层向度,从而超出海德格尔的此在诠释学而转入一种历史性的哲学诠释学。本文作者特别提示,事情本身与完满性前把握是伽达默尔诠释学中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两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