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永卫 《唐都学刊》2000,16(1):32-35
教育的繁荣是汉代成为盛世的重要原因.纵观两汉400多年的教育发展历程,可大体分为如下三个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34年);繁荣阶段(公元前134年~公元79年);衰落阶段(公元79年~220年).汉代教育发展有如下五个特点封建政府的重视崇儒好学,尊师重教风气;官学私学同步繁荣;女子教育发展迅猛,学术研究相对自由.  相似文献   
2.
清代《尚书》学的发展呈现出两条并行的学术线索:一是以宋人蔡沈《书集传》为中心的官方经学学术传统,二是以乾嘉以来汉学家为中心的私家《尚书》学研究传统。官方经学与私家著述并行而进,构成了清代《尚书》学的学术体系。由此亦揭示出汉学、宋学之争在《尚书》学层面的逻辑结构:以《书集传》为代表的官方经学和以复兴汉儒马融、郑玄为代表的私家学术传统之间的学术较量。两种逻辑结构呈现出不同的学术取向,反映了《尚书》学学术体系的内在自觉。  相似文献   
3.
高校的泛行政化并不是当下才有的现象,而是古已有之。弄清高校的这种泛行政化现象的源头所在以及高校泛行政化的具体流变过程,需要对我国古代官学系统进行系统的分析,用图谱演绎的方法来对古代官学系统演进过程进行研究,是实现对高校泛行政化溯本求源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清王朝为巩固统治,培养民族人才,从顺治年间开始建立了八旗官学。八旗官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完整的教育制度,其在学生的选拔、录取之后的课程设置、学业考核、日常在校管理等方面都作出了细致而全面的规定。同时,八旗官学生的教育制度也给当前的民族教育一些有益的启示:如促进教育公平,在录取过程中可以采取区域推选与统一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完善课程设置,注重全面性和针对性的统一,利用文化认同巩固民族团结;明确民族教育的指向,保持民族特色,服务于民族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尊孔崇儒"文教政策的影响下,辽朝西京地区官学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首先,是西京地区建立起以西京学、州学、县学为核心的官学教育体系。在官学的带动下,私学教育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其次,是在西京地区培养出一批名臣儒士,在辽朝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京地区官学教育的发展,使得居住于西京地区的汉、契丹等族能够大规模、系统地接受中原儒家经史教育,使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儒家文化的逐渐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所谓民间学术,就是与官学(或者称之为体制内学术)相对的学术。其中既包括独立的个人,也包括民间学术机构。以上大家都谈到国内学术界种种不良现象和制度上的弊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官学垄断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7.
王进 《当代老年》2010,(11):23-24
书院是我国古代学者大儒聚徒讲学、进行学术传播之所,其地位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它发轫于唐,废止于清,延续了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宋元时期江苏官学教育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江苏历史而言,两宋和元代是一个大动乱的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均受其影响。但在战争间歇期,江苏教育仍有较大的发展;在教育的某些方面,江苏仍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如江苏率先突破五代乱绪,重建地方官学教育系统,并由此带动了北宋初期全国教育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们习惯于在诸子学的框架中理解先秦诸家,这是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进路。诸子学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诸家之学,而是内在关联的思想互动机制。法家是诸子学中的重要一系。限定在诸子学的框架中,并不足以理解法家,需要在前诸子学的王官学体系中理解法家的缘起,也需要在秦汉的霸王学体系中揭示法家的走向,扼住这两个端点,才能准确理解诸子学中的法家如何确定自己的思想定位与政治导向。这是一个在春秋战国时期国家裂变之局中,与秦汉在真正的统一国家平台上重新建构古代国家的巨变中得以凸显的思想变化:法家的突起,为中国从准国家进入完整意义的国家,准备了思想动力,而其余诸家,则从不同角度辅佐法家,玉成了中国的古代国家重建。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长河,南朝时期既承受着外部胡马临江而日益加剧的民族矛盾,又面临着统治集团内部渐趋激化的阶级矛盾。可谓是王朝兴替、兵蠡迭加、君如举棋。然而,政治的局部稳定,经济的相对繁荣,再加上有识君主的提倡,从教育体制方面来看,南朝较之两晋有着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刘宋和萧梁时期,由于政权的相对稳定,中央官学呈现出多样发展的形式。不仅有国学,还创建了学馆,更有专门形式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