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赖晨 《中华魂》2014,(6):22-23
正马尾是中国著名侨乡、中国近代海军基地、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发源地、中法海战的古战场。孙中山曾经三次光临马尾,并在其《建国方略》中提到马尾。那么,孙中山和马尾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交集呢?想到马尾求学孙中山诞生于1866年,这一年左宗棠开始在马尾筹办船政学堂。船政学堂从一开始就从广州、  相似文献   
2.
实业计划》是孙中山为解决中国亿万人民的丰衣足食的问题、使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人类能做出贡献所制定的基本方案。方案对实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模式、战略重点和对外政策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心设计。它是一个目光远大、气魄恢弘的经济建设的具体蓝图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际化发展"是贯穿孙中山一生的理想与信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孙中山即用英文撰写《实业计划》,正式提出这一主张。《实业计划》的英文书名为"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译作"中国国际化发展"或"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可能更为合适。这部著作与其说是一部严谨、细密、科学并具有高度可行性的全国工业、交通规划,不如说是孙中山对于未来中国国际化发展的宏观设想。《实业计划》是近代以来最早、最完整、最系统提出运用西方先进国家的资金、技术和人力帮助中国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建设,实现互利共赢的国际发展中国的战略。然而,这一理想在孙中山的有生之年并未能够实现,这是因为他在晚年面临着极其错综诡谲的国际国内形势。孙中山希望向英美寻求资金支持,以和平、渐进、开放的方式建设一个现代国家,却屡遭挫折。面对困境,他外争主权、内争政权,选择向苏联寻求军事援助,力争完成国家统一。孙中山逝世后,"国际共同发展中国"的思想长期未得到充分重视,国人对《实业计划》的解读亦常常忽略其国际化发展的理念。随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启动,这一思想的价值被重新发掘,并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与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又适逢新世纪开端、中华民族正在奋起走向伟大振兴之际.此时重温孙中山先生给我们留下的丰富精神遗产--有关经济建设的<实业计划>,对于进一步推动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宏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将印刷工业列入民生计划.印刷出版界专家通过对“总理遗教”的阐释,反复强调印刷工业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反思中国近代印刷工业落后于欧美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从媒介发展史的角度回顾孙中山对印刷工业的论述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对中国现代印刷文化研究有借鉴价值,对当今的媒介产业发展也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健  章宁 《南方论刊》2011,(8):10-12
本文以茂名滨海战略为例为切入点探讨孙中山《实业计划》在粤西地区的具体实践,就孙中山关于电白港口设想论述建设滨海新港区的作用和意义,就孙中山建设铁路的思想论证建设茂名段沿海高速铁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为茂名经济发展战略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先生把西部开发放在其<实业计划>的首要地位,认识到西部开发的层次性,艰巨性,长期性.他分析了中国当时开发西部的国际国内形势;借鉴了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开发西部的经验;提出要有序地构筑西部交通系统,使东西贯通,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并要求根据西部各地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还主张大胆采用外国资金技术进行西部建设,并要求把科学技术运用到西部开发之中.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开发西北战略思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从西北地区在全国所处的国防、经济和民族地位出发 ,较完整地提出了开发西北的战略设想。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开发西北 ,一方面改变当地的贫穷落后面貌 ,提高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民族团结 ,巩固西北边防 ,进而达到建立一个独立、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谢本书 《学术探索》2001,3(1):54-57
孙中山一生的理论著述可分为三个时期,《建国方略》(含《实业计划》)是其第二个时期的代表作.《实业计划》提出了建设近代中国的宏伟蓝图.发展交通运输是这个蓝图的核心部分,铁路建设是其重中之重.城市近代化的设想是这个蓝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面发展,让人民享受近代文明之乐.对外开放是实施《实业计划》的重要条件.孙中山的《实业计划》试图为改变中国的社会面貌作重大贡献.然而,它最终却只停留在强国富民的美好愿望上,作为历史经验值得思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制定的《实业计划》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全面、系统、庞大的经济现代化蓝图。在《实业计划》中,孙中山运用当时西方经济学理论并结合中国的国情,首次以划分经济区域的方法对国家经济发展进行规划:将中国划分成三大经济区域,并对各区域内经济发展提出详尽规划;提出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强调发展以工矿业、交通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实现中国工业、农业的现代化;重视交通业的发展,以交通网络的构建作为带动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实业计划》处处体现出孙中山区域经济思想的独创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