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苏勋丞是河南永域人,曾在清朝皇宫的宿卫营当兵,多次见到过慈禧。一个冬夜,苏勋丞和另一名士兵在宫内站岗,此时正是慈禧进夜膳的时候。天刮着寒风,俩人又累又饿。没想到,两个宫女奉慈禧之命给  相似文献   
2.
3.
京兆贺氏家族是元代至为特殊的汉人世家。贺贲由地方小世侯入仕 ,其子贺仁杰和孙贺胜都仕至上都留守 ,中虽有贺胜被杀 ,贺胜子贺惟一又仕至中书左丞相 ,其中主要原因是贺家进入了怯薛。探讨贺家的兴起与中衰 ,可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蒙元时代的政治特点  相似文献   
4.
张虎安 《唐都学刊》2010,26(1):16-20
根据对《史记》为主的传世文献的梳理,初步锁定了秦都咸阳大城东廓墙垣和东司马门的大致位置。考证认定了至迟从战国晚期起,秦廷就已在其都城的东司马门以外屯有"为屯卫咸阳"的宿卫军;直到子婴即秦王位时也未曾长期空缺过。特别是二世皇帝及时补充就位于其东司马门外的"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的宿卫军,还曾成功地延迟了秦廷灭亡的步伐,同时也保障了始皇帝陵墓得以最大限度地按照"章程"所进行的收尾工作。  相似文献   
5.
唐朝经略边疆推行了一种宿卫制度。在民族交往中,唐蕃双方都利用此制度来对对方施加影响,其中唐所得利益最大。宿卫制度虽能收一时之效,但它强调华夷之别必将导致民族离心,并非长治久安之策。  相似文献   
6.
《秦始皇帝陵近臣侍卫郎官俑与中国古代文明——“兵马俑”证谬》一文的驳论篇——为什么兵马俑不是兵的论据是苍白无力,空洞乏味,是站不住脚的;其立论篇——秦俑为什么是“郎”,更是缺乏理论根据,其对郎系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界定,将卫尉、中尉、太仆、奉常等都认定为“郎”是不正确的。对于四个俑坑的对应关系及为什么如此对应,也没有一个清楚的解释。所以,将秦兵俑简单的定位为郎系统是不恰当的。对俑坑的性质仍需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汉代皇宫宿卫运作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华 《南都学坛》2006,26(3):8-11
汉代是中国古代皇宫宿卫运作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较为系统、周密的皇宫宿卫运作制度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其中宫省制度严格规定了皇宫宫殿和省中等各处的出入和活动准则,不仅如此,皇帝出行和宿止皇宫之外时,同样需要严格执行宫省制度;符籍制度用查验门籍和合符等方式确保经常出入皇宫各宫殿人员的准确性和正当性,临时出入皇宫者需要有柴传或引籍;更值制度以宫卫令等法令规范宿卫职官和卫士的宿卫时间、宿卫方式、宿卫职责、值卫交接等以保障皇宫宿卫的高度严密性;警跸制度规定在皇帝出行过程中宿卫职官和卫士需要以警戒和清道等方式护卫皇帝及其属车,保持高度警惕,以戒不虞;静室制度规定对于皇帝准备宿止的处所,由静室令负责预先对其进行严格清查,排除一切潜伏的危险因素,保证皇帝居止处所的绝对安全。这些具体的规章制度相辅相成,不仅使汉代的皇宫宿卫更为规范,同时成为汉代皇权安全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9.
新罗入唐留学生的主体是"宿卫学生",他们在唐朝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参加宿卫学习朝章典仪,在宿卫之余,配入国子监习业,他们的经史知识和文章水平都还是相对有限的。随着穆宗长庆(821—824)以后允许异邦子弟应举,在考试指挥棒的指导下,大量新罗留学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宾贡进士"的出身,进而可以在唐朝出仕任官。应举及第与出仕任官成为新罗留学生入唐的崇高目标与现实追求。在长时间的学习与任官过程中,其经史知识和文章写作水平比唐代前中期的新罗留学生有较大提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崔致远依凭其特殊的仕唐经历,在诗文写作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造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