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尚峰 《经理人》2012,(4):112-114
士日率地讲,中国的HRD(人力资源总监)大多是半路出家,能够做到这个位置的,可以说是各路高手,有峨嵋派、昆仑派,还有少林派、武当派……我在中国电信工作过十年,在地方分局分管人事,后来在超过2万名员工的大企业做过HR管理,由HRD做到副总裁级别,“降龙十八掌”可以说是我从事HR管理工作多年来琢磨出来的经验总结,我希望能藉此带给大家一些实实在在的“干货”和启迪。  相似文献   
2.
构建优秀文化品牌,对于展示中原文化独特魅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成功体现了现代艺术形式、高端现代技术在优秀文化品牌构建和相关产业链发展中的强大作用。在构建中原优秀文化品牌时,需把握优势找准定位,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在深入挖掘整理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高效整合各方资源,带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从而推进中原文化走出河南、走到全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职业》2014,(30):14-15
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河南省政府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时间表”:计划到2020年,河南省将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重点培充“少林武术”等职教品牌。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下旬的一天,我接到一个来自安徽的长话,打电话的人是李少林,诉说的仍是他被单位辞退的遭遇。李少林在29年前认养过一位流落淮北的韩国“慰安妇”,演绎了一段异国“母子”情。我曾去安徽太和县实地采访过他和他的养母。然而,李少林这位“中国儿子”做好事并没有得到好报,当年的佳话留下了一个不甚圆满的结尾……  相似文献   
5.
在现象学基本方法"悬置"与佛教"止观"哲学思想互释的基础上,以现象学的"悬置"解读少林禅武养生思想及其实践活动。借鉴"悬置"基本方法,丰富和完善传统的形躯观和养生观,对弘扬本土文化和大众养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她来自美国一个富商家庭,费城美术学院毕业,曾任大学助教、公司经理;他是河南嵩山深处一个偏僻山村的农民。初中文化,自幼痴迷少林武术……功夫牵线,金发碧眼的美国大小姐嫁给了中国穷山沟里的农民!  相似文献   
7.
牛建强  赵长贵 《中州学刊》2007,3(4):162-166
明清两代河南少林武术传播生存境遇差别很大。明代,嵩山少林寺与政府关系密切,而明代中期后商品经济和商业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刺激了人们对少林武术的需求,因而此期的少林武术在报效国家和服务民间的广阔空间中得到迅速发展,并东传日本,达至极盛,可谓少林武术传播发展的黄金期。清代则与之相反,政府对少林寺心存怨尤,对其武术活动多予掣肘,少林武术生存发展的政治途径被切断;后又因中国近代化因素的影响,仅有的民间市场也日益萎缩,河南少林武术由盛转衰。从明清两代少林武术两种不同的发展生存状况可以看出,少林武术的兴衰与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6,(10):51-53
今年3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将河南省少林寺定为他访问我国的最后一站。然而,与汉语类似,少林文化正遭遇“外热内冷”的尴尬,在被外国人趋之若鹜的同时,在国内许多地区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目前在南京,练习太极拳的超过10万人,学习跆拳道、空手道等外来武术的也超过1万人,而学习、练习少林武术的却不到千人,真正的高手不过二三十人……与少林武术颇有渊源的南京,为何独独让少林武术这样“艰难”?  相似文献   
9.
少林寺.坐落于少室山麓五乳峰下的丛林之中,以禅宗和武术闻名于世,有“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是中国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少林寺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观:少林文化。少林文化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它包括少林功夫,禅.寺院建筑、碑刻等.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少林已经成为我国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少林文化以讲禅说法、习武御敌为主要传播形式,出版物不多。现代的少林文化研究蔚成规模,传播媒介和途径多元多样。少林寺能够走向全球、走进大众世界,因缘在于它的文化属性、庞杂性和以武见禅的佛学品性。如何把少林文化在传播意义上不可避免的"入世"性与释家"出世"的立教宗旨结合起来,把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和慈悲宽容的教义精神贯通起来,从而凝聚成宗教文化当代传播的新范型,已成为今后少林文化传播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