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依据文物、文献资料 ,系统考查秦汉时期皇后 ,皇太后所属六百石以下官吏的变化 ,揭示出汉代外戚宦交替专权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俊梅 《兰州学刊》2007,(5):176-177
督烽掾是边塞地区特设的郡守或都尉的属吏,从简牍来看,督烽掾是由都尉府派驻候官的属吏,其主要职责是督察下级对烽火器物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同时还对下属官吏的不法行为进行督察.  相似文献   
3.
北齐流内比视官分类考述(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齐流内比视官是在北魏比视官制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 ,是北齐职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流内比视官不仅是列入国家正式律令的职官 ,而且其享有的政治、经济待遇也与流内正式品官大体相同。就齐制流内比视官所列官职来看 ,北齐将领民酋长、不领民酋长、州郡中正、部分州郡属吏列入流内比视官 ,主要体现了高齐政权对世袭豪酋、军功新贵、汉族门阀和地方大族势力的政治荣宠和经济优遇 ,并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优遇性以及法令化、制度化的特点。北齐流内比视官的创立 ,对于隋唐视品官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官制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秦汉令史考     
秦汉时期令史的设置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从秦到西汉,令史普遍设置于县级政府,其他一些政府机关有时也有设置,但未制度化;进入东汉以后,令史主要为中央公卿的属吏,县级政府中已比较少见,仅在边塞军事系统的候官仍有令史设置。令史在秦汉各级政府中的数量较多,地位较高,有固定的任用升迁途径,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待遇,是重要的属吏。令史最基本的职能是"掌案文簿",并广泛参与各种具体政务的处理,类似于今日各级政府、各部门的秘书,主要负责文书的起草、收发、传递和保管,主管和审核各种籍账,参与调查案情、追捕犯人等司法审判工作,举劾违法失职官吏,监督行政工作,保障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东汉时期的辟举以选拔中央和地方州郡各官府的属吏为目的。虽然各级辟主可以自行辟除属吏,但国家对辟举仍有较多的限制措施。中央和地方官府辟举的类别具有多样性,以此保证辟举有多方面的人才来源。在东汉的社会条件下,辟举起到的作用,不只是使辟主获得一些僚佐,而且,也为一些比较稳固的官僚集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东汉中后期,由于国家政治统治趋于腐败,并且,地方大牲、冠族势力也日益发展,因此,国家对辟举的约束很难收到实效,辟举出现了很多弊端,日益混乱。这种情况已呈现无法扭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