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清末币制改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在银贵钱贱、币制混乱的情况下,清政府逐渐创立起一种新的币制,即银元制度。这实质上是中国在币制上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
3.
币制的设计和改革本是一个独立国家的主权问题,但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货币主权却受到了西方列强的践踏。自20世纪初,美国就通过对中国币制的干预和破坏,将中国货币变成美国货币的附庸,从而对中国的货币金融进行侵略和掠夺,给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熊昌锟 《中国社会科学》2023,(10):183-203+208
清末民初中国的币制改革深受资本主义全球化及国际金本位体系的裹挟,由各方势力共谋促成。国际金本位体系建立后,中国在偿付外债、赔款时承受巨额镑亏,对外贸易遭受巨大逆差,中国意图通过币制改革解决财政和贸易问题。为了消除关税摩擦、便利通商,扩大在华利益,英、美、日等国要求中国统一币制。清政府希望借助外部势力,收归货币发行权。币制改革正式开启后,中国向美国、日本寻求帮助并向国际银行团借款。然而在引入外国势力后,币制改革逐渐丧失了独立性。各国企图利用币制借款及附加条件,主导中国币制改革进程,干预中国内政。清末民初的币制改革均试图建立中央权威的货币制度,但受制于国力及国际因素,最终未能成功。  相似文献   
5.
晚清以后,我国的传统白银货币制度历经近代化变迁和整合,最终由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其制度安排与创新的变革过程,从而为继续改善我国国内的金融和投资环境、整顿国内货币流通秩序、推动我国货币制度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七兑银是近代潮汕特别是汕头的虚位银,其兑换券七兑票则是本地的第一种地方信用货币。潮汕地区七兑银、七兑票的相关史实,给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近代地方虚位货币的产生与洋银流入有关,其本身也有本土的生长内因;同时,地方虚位货币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与近现代国家政权的建设中,在劫难逃地要遭遇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7.
法币改革不仅是中国货币形式上的一种进步,而且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为战前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开辟了道路,刺激了农工商业和外贸业的发展,增强了国力,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在抗日战争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民国时期乡村钱票成多元化态势,县有县票,乡有乡票.这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产物,也是国家币制混乱的结果.传统的乡绅在乡村钱票发行中占主导作用,并在国家货币体系之外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下层币制体系.随着二三十年代县乡政制重建中士绅权力的逐步扩大,其代表下层币制的抗争力量发生了倒转,于是乡土币制让位于国币的单轨制.  相似文献   
10.
晚清的币制改革在天朝心态的大背景下,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吸收接纳并融合成自己的独特的币制思想,初步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币.改革的本身就承载中国货币史的发展过程,其历史贡献和历史意义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