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希伯来王国的灭亡是主观、客观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必然结果.其主观因素是王国的统治政策造成了百姓的不满、宗教信仰的混乱和南北矛盾的加剧.其客观因素是统一王国时期犹太古代民族形态还不完备,具有过渡性的特点,这不利于国家统一的巩固,使得传统的氏族部落制度和部落势力不断挑战中央王权;自然地理因素导致王国内部思想文化联系薄弱,引起了周围强敌的觊觎、渗透和干涉.  相似文献   
2.
3.
2009年8月,美国《闻讯人物》报道了一对有情人历经劫后重逢的故事,并称他们的婚礼为"全美最动人的婚礼……"痛苦的馅饼需要分享洛丽1980年出生在迈阿密市,1999年在内华达理工学院读大二期间,在一次志愿捐血活动中,她认识了学长亚伯。他们都是R H阴性AB型血,(俗称"熊猫血",每千人中只有3到5个人有),两人相  相似文献   
4.
王灵桂 《社区》2008,(5):46-47
按照犹太教教义,每逢安息日(《希伯来圣经》的《创世纪》中说上帝六天工作,第七天休息,称为“安息日”),犹太教徒都须“守安息”,意即不可工作、做事。在现代社会,“守安息”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不能开灯,开了灯就不可再关上;只能读书,不能写字;不可点火做饭等等清规戒律。安息日的禁忌繁多,除了不准点火、接触电源外,还不准使用电器(包括电视机、洗衣机、空调、照相机等,只有冰箱例外),不准打电话,不准开车或坐车,不准谈论生意和处理钱财,甚至不准刮胡子和剪指甲等等。由此,生活在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5.
海登怀特是叙事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着重关注了文学与历史之间边界的模糊性。希伯来语大屠杀文学作为一种横跨历史与文学的创作样式体现了历史与文学的互渗。文章主要借助海登怀特的历史书写理论,通过对希伯来语大屠杀文学的分析,从意识形态、美学和道德三个方面来考察历史建构的维度,继而展现个体记忆取代官方记忆,小写历史取代大写历史,多元异质声音共存的后现代史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希伯来文学指犹太人或以色列人用希伯来文创作的文学。1980年,朱维之先生的《希伯来文学简介》一文标志着我国新时期希伯来文学研究的起步,其后,希伯来文学书籍相继印行,研究工作渐趋深入,圣经文学方向的专门人才培养机制也在高校和研究机构逐步建立健全。20多年来,中国希伯来文学研究的实绩主要通过希伯来圣经文本研究、希伯来文学与世界文学关系研究,希伯来文学研究领域的理论探讨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学术研究中,实证考察与理论探索并举,两个方向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已有的学术基础上,学者们只要脚踏实地地探索一条富于民族特色的学术创新之路,中国的希伯来文学研究必能尽快与国际接轨,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充分认可。  相似文献   
7.
张竹筠 《学术交流》2004,(10):140-142
古希腊罗马文化、希伯来—基督教文化、日耳曼文化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学的底蕴,也是孕育哈姆莱特的传统文化母体。同时它们的碰撞与融合也促成了具有近代文化特质的哈姆莱特诞生,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文化转型浪潮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8.
研究Zion、Jew、Judas、Judah、Semite、Israel,以及Zionism、Semitism、Jewism、Hebra ism、Judaism等,旨在更好地解读、理解、翻译这些与"犹太"、"以色列"、"希伯莱"、"犹大"、"闪族"等相关的敏感词语。  相似文献   
9.
西方古希腊、古罗马、古希伯来的三种不同德性传统交汇于基督教,最终形成了西方古代德性传统.这三种不同德性传统对西方德性传统的形成各自具有不同的贡献.伴随着基督教教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西方德性传统发生了从世俗德性传统向宗教德性传统的重要转换.这种传统中虽然保留了古希腊罗马德性传统的一些基本精神和内容,但在性质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就这种基督教德性传统的宗教性质而言,它更直接地继承了希伯来传统.  相似文献   
10.
希伯来-基督教文学崇尚群体本位、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制,蕴藉着一种宗教人本意识,隐喻着人对灵魂与精神提升的渴求,有自己特定的人文性,它也因此在文化属性上表现出不同于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异质互补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