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景元是北宋著名的道教人物。他采纳百家之长,写成颇具特色的《老子》注解,在保留《老子》原义基础上,又作了新的发挥。这一特点表现在其道论中,即是重新对“道”作出了诠释。他由道的不可言说性出发,提出“常道”与“可道”之间存在一种体用关系;通过道“无为而无不为”的属性,将道释为“通”,反映大道通达恢宏的气象;至于道与气的关系,他依然沿用道家传统气化论来加以解释,但又融入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郑惠生的《文艺学批评实践》一书,值得推荐给关心文学问题的读者,个中理由有二:其一,书中所涉及话题不论大小,著者始终遵循就事论事的科学态度,坚持以理服人,坚持以情动人,这一点在文艺学研究的著述中很是另类。其二,在论述问题的过程中,著者不以名著名人名言为前提,吓人唬人蒙人,而以寻常的认知道理步步为营,破迷拆局,论证严谨细密,干净利落,显示出上佳的讲理推证的功夫。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吸取学术界已取得的相关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从探讨《老子》道篇首章首二句该怎样断句入手,对该章做了异于常见的新解,认为本章主要内容是论述"体道"的必要性、原理及方法的。文章对"常道"与"常名"、"常无欲"与"常有欲"等概念、术语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阐述了潜藏于其中而至今尚鲜为人知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忠孝说     
忠孝,以至仁义、道德、礼乐、善恶,此类义理、伦理词汇,使用频率较高,表面上看意义明了,古今皆同,好像一种"公理",实际上极难确指。由《庄子·人间世》"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二句互释,可知"忠孝"的重点在于"不择",亦即不可选择。君父的身份是先天决定的,所以尽忠尽孝是不能改变的。此殆是"忠孝"之本义。  相似文献   
5.
6.
大道若水     
王慧玲 《老人世界》2008,(10):31-31
一个星期天,因查询资料,又把早已束之高阁的“老庄”请了下来。想来好玩,20多年前,正是风华正茂美少女,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妙龄,却能沉静若水般,耽于“老庄”学说的“逍遥游”。那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相似文献   
7.
王肃  姚振文 《船山学刊》2012,(4):108-109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世人甫知《老子》世传诸本中的“常道”,原文应为“恒道”。而根据“恒”的字形分析,“恒”的本义应该是“心交天地,循环不已”,根据《老子》原文语境分析,“恒道”的意思应该是“体悟自然之道”,故“恒道”与“常道”不是完全同义词,世传本《老子》以“常道”易“恒道”实属封建陋规(避讳)下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8.
2006年7月,上海文广旗下的第一财经频道邀来5位中年男人,被称之为才高"八斗"、财富"五车"的"财郎",担纲5档重量级财经节目主持人.他们将以独特的阅历与财力及成熟的智性,挥洒自如地挑战时下俊男靓女主导荧屏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本体论中的三重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存在图景中,与"人"的存在相联系,可以划分出三重视域:一个是具有现象、经验和规律的"可道"视域,一个是超越经验、现象、有限并且恒常不变的"常道"视域以及统合"可道"视域与"常道"视域的"道德"视域."可道"视域与"常道"视域性质互异,构成类似西方哲学二元论的"两个世界",但并不完全壁垒森严、互不干涉,这关键在于中国哲学本体论中还存在"道德"的统合视域.  相似文献   
10.
“非常道”     
人类在为世界命名的过程中,往往以对人和禽畜的威胁程度为依据,将唯人类所独有的道德善恶附加到动物身上,使之成为一种象征。所谓“狼道”与“羊道”,正是如此。如果以此为标准,我们也许可以将从古到今的思想家划分为前述两个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